:::
上海文化廣場是綠化叢中的藝術殿堂。(齊琦 攝)
上海

「文化廣場」蛻變 轉型音樂劇殿堂

上海的「文化廣場」原屬老上海的法租界,承載著無數上海人文化記憶,歷經各種角色轉變,現在又重歸文化了。二○○五年起改建,現在打造了高科技舞台,並定位為音樂劇的專屬演出場地。九月底的開幕演出即推出《極致百老匯》,邀請多位國際音樂劇明星共襄盛舉。

上海的「文化廣場」原屬老上海的法租界,承載著無數上海人文化記憶,歷經各種角色轉變,現在又重歸文化了。二○○五年起改建,現在打造了高科技舞台,並定位為音樂劇的專屬演出場地。九月底的開幕演出即推出《極致百老匯》,邀請多位國際音樂劇明星共襄盛舉。

「上海夏季音樂節」七月底在上海「文化廣場」拉開序幕。被茂名南路、陝西南路、復興中路、永嘉路圍成的這一地塊,稱之為「文化廣場」,原屬於老上海的法租界區域,承載著無數上海人文化記憶的地方,盛夏裡,終於迎來了二○○五年改建後試營運的第一場演出,曲目安排得頗為輕鬆,親民路線成了今年上海夏季音樂節的重點。重新上陣再度走回到市民的生活之中,一位老樂迷說:「回到這裡看演出,對我們來說真的非常有意義。」文化廣場的角色轉變,從一九三○年代起,對不同年齡的人來說,代表著截然不同的歷史記憶。這個當年能和「人民廣場」共享廣場聲譽的地方,曾經扮演了下列角色:逸園跑狗場、政治集會場所、精文花市、最大的電影院,還有臨時證券交易市場。你會發覺它是領先社會新潮流的一大指標,也展示這座城市曾經的文化生態。九月廿三日,上海首家以音樂劇為定位的劇場——上海文化廣場,就在這裡迎來開幕的首場演出。

音樂劇的專屬殿堂

歷經八十三年變化,文化廣場幾經浮浮沉沉,原來的老建築被拆除,一切推倒重建。上海市政府對這一歷史文化地標的再利用進行重新研究評估,最終誕生了建造下沉式巨型音樂劇場的專案。

華麗「復出」的上海文化廣場,高科技裝置可說是獨步上海,除了有世界上最具規模的地下劇場,劇場的深度為卅六公尺,座位數超過兩千;還有高科技、多變幻、多功能的舞台,為適應變化多端的音樂劇劇種,它的舞台不僅有平移、推拉、旋轉的功能,還有首創的噴水、製冰裝置等設施。另還有室外舞台作為大眾演藝觀賞的平台。而此處亦是綠化叢中的藝術殿堂,綠化率占55.6%,建築高度廿三公尺,建築和綠化面積的比率接近二分之一。

該建設總指揮樂勝利表示:「既然叫文化廣場,那就肯定和大劇院、音樂廳不同,文化廣場還應該有文化教育的功能。」並強調這個場地將更多承擔起文化教育的功能,戶外綠地、培訓中心和露天場館,今後會全部公開,不能再走「帕華洛帝+卡瑞拉斯+多明哥」的老路。

開幕演出《極致百老匯》

以音樂劇為演出重心,它的開台戲是《極致百老匯》,運作採取了「全球製作、上海合成」模式,跨領域的合作,並將演唱卅八首各個時期著名的音樂劇選段,包括《劇院魅影》、《貓》、《媽媽咪呀!》、《芝加哥》、《悲慘世界》等,連演廿場。此外,特邀多位音樂劇明星演出,如○五年在上海大劇院、○六年在台北國家戲劇院《劇院魅影》中飾魅影的布萊德.利托,目前最當紅的百老匯音樂劇《女巫》中飾女巫伊登.埃斯皮諾莎等,都將參與。

文化廣場的不斷轉型,也印證了物質生活富裕起來的上海人,對生活有了更多的嚮往和訴求。這座廣場的神奇經歷,看來有些不可思議,如今重歸文化,也因應了分眾消費的趨勢,話劇的歸話劇中心,看音樂劇則將是文化廣場的另一個印記,或如傳媒宣傳所言在上海「可以走路去紐約看音樂劇」,文化廣場也將扮演都市文化裡又一個市民中心。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