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錦聰 初衷不變 迴旋激盪音樂無界(文字 李秋玫)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風潮音樂創辦人暨總經理

楊錦聰 初衷不變 迴旋激盪音樂無界

來自鄉下、從小喜歡音樂的楊錦聰,雖然念的是運輸工程,卻是一頭栽進音樂的世界。曾經掉落谷底,在家人幫助下事業回生,從佛教音樂、養生音樂、原住民音樂,從CD出版到數位資料庫,楊錦聰本著傳遞音樂感動的初衷,用各種形式,與大眾分享音樂的美好。

 

來自鄉下、從小喜歡音樂的楊錦聰,雖然念的是運輸工程,卻是一頭栽進音樂的世界。曾經掉落谷底,在家人幫助下事業回生,從佛教音樂、養生音樂、原住民音樂,從CD出版到數位資料庫,楊錦聰本著傳遞音樂感動的初衷,用各種形式,與大眾分享音樂的美好。

 

能量,是一種說不清楚的東西,偏偏每個人身上都有。一般人不強烈,但某些人只要交談數分鐘,就能感受到他健康、樂觀的正能量。若說他們的磁場來自於一流的口才,毋寧說是一種積極的氣質。而他們從失敗中堅持爬起來的意志,永遠吸引著他人和他一起並肩而行。

風潮音樂創辦人暨總經理楊錦聰,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帶領著整個團隊,以獨立唱片公司的角色,成功地將屬於台灣的聲音推上國際舞台,廿五年來已經榮獲四十座金曲獎及五次的葛萊美獎提名。如此輝煌的成就得來不易,但即使已有如此的地位,他談起唱片的眼睛,還是像十多歲時愛上音樂的那個小孩一樣,炯炯有神。

愛上音樂的鄉下孩子

難以想像這個孩子來自鄉村。也許有著天生的好歌喉吧,從小他對音樂課就特別偏愛。國中起參加管樂社,高中學校風氣開放,加上比賽、練大量的曲子,讓他度過一段逍遙的時光。考大學時,即使知道自己喜歡人文,但在那時卻沒有太多選擇,考上了交大運輸工程與管理系,也只好硬著頭皮念。但不喜歡的科目讓他愈讀愈挫折,愈確定自己人生的方向——要從事和音樂相關的工作。

「其實高二我曾想過要當音樂家!」楊錦聰笑著說:「我出生在風城,小時候也真的很『風神』(愛出風頭),我最喜歡被叫到台上演講,也很愛被表揚,因為國中國小都考第一名。」因為想要像卡拉揚一樣神氣地站在舞台上指揮,所以請學長教他準備考試,沒想到程度好的學長自己都沒順利考上音樂系,有自知之明的他只好早早打消念頭。

好不容易念完書、當完兵,他懷抱著夢想投入職場。但跟音樂有關的公司是什麼?在那個年代其實很模糊。寄了履歷石沉大海不說,一兩家有回應的還反問他:「嗯,你的履歷還不錯,但學運輸跟音樂有什麼關係?」最後好不容易在「唐山樂集」找到工作。

「公司人不多,只有我一個男生,我就在裡面打雜。有時候要做門市,媽媽來上課我就要幫忙照顧小孩,小孩去上課就陪媽媽聊天。」剛開始覺得只要跟音樂在一起就開心,但隱約在胸口的刺痛卻不經意出現:「有一次為了音樂會的派票從新店到板橋,摩托車騎到半路拋錨。那天下大雨,雨衣根本就擋不住雨水,全身濕答答,可是踩了老半天車子還是發不動,最後就一個人蹲在路邊,開始嚎啕大哭。」

當時他心想,我不幹了!同學們都在台鐵、公路局工作,還在籌備蓋捷運、高速公路,薪水兩萬塊起跳,而他一個月才八千。一邊決定回去請同學引薦回去做運輸,一邊回家把眼淚擦乾,但睡了一覺醒來想想……還是喜歡音樂。

失敗卻成為寶貴的禮物

一九八八年,他跟爸爸、阿公借錢,和朋友一起成立唱片公司,搶先跑中國將古箏、笛子名家帶進來,剛開始發片還不錯,但兩年後已經有十多家唱片公司一窩蜂把市場做到飽和。當時,明明發了一張好唱片,卻將風潮推到谷底,短時間竟負債高達五百萬,讓他沒有一天睡得著覺。鎮定劑吃了一個月後,覺得再這樣下去就要完蛋,要解決只有兩個可能:一個是找資源繼續做,另一個就是結束它,然後一輩子還債。

回到老家開了兩天兩夜的家族會議,「賭性堅強」的家人最後做出了決定——全家一起「撩」下去。兄弟都把工作辭掉投入,爸爸把田和房子拿去抵押還不夠,再去跟親友借錢來湊足資金。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他們從錯誤中學習,體會到「實現理想之外,也要緊扣時代的脈動,跟民眾生活在一起」。檢視卅張出過的唱片,他們發現有一張唱片不是賣得最好,可是隨時都有人打來問,就是佛教音樂。於是他們首先開創佛教音樂系列,打入通路,終於讓經營有了轉機。後來接著養生健康音樂、太極氣功都為他們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但慢慢地楊錦聰也意識到,持續這麼做,不知不覺他就只是一個純粹的商人。終於,一位貴人出現了。

音樂學者吳榮順早就試圖說服他製作原住民音樂,但好不容易喘口氣,他說什麼也不願意掉回為錢擔憂的日子。但一次楊錦聰「不小心」被帶到南投信義鄉,「那時天色已暗,我看到七到十個布農族老人穿著傳統服飾圍成一圈、赤腳踩著地、看著天,環抱著腰開始唱著八部合音,然後我就掉眼淚了。」一掉眼淚他就知道自己完了,就此他承諾,只要公司在的一天,就要出版這個音樂,不會停下來。

從關鍵的原住民到客家與福佬系歌謠,風潮出了一系列好的唱片,但隨著數位化下載的猖獗,唱片業者又面臨重大危機。許多業者想辦法防範盜版,但楊錦聰卻反向思考,建立「數位資料庫」推廣至各地圖書館,並且展開「台灣聲音地圖計畫」,讓人們在外旅行,都可以在各個定點聽到屬於當地的音樂。另外利用GPS系統、手機、平版與APP連結,利用生活科技讓音樂無所不在。「未來也許你能想到的生活用品如燈泡、按摩椅、浴室等,都可以是我們的創意和商機。」如此一來,那種想要傳達音樂感動的初衷、與貼近社會的理念,也都在理念中實踐。

旋轉的人生

忙碌的他,曾經不懂得休息,壓力與恐懼也曾讓他感到耗竭,在漸漸失去身心平衡時,楊錦聰開始找不同的途徑滋養精神。後來發現自己喜歡跟舞蹈相關的活動,於是蘇菲旋轉、跟身體細胞開發有關的體現學等,都成為他熱中的課程。漸漸地,藉著到世界各地參加節慶、結識好友、好友介紹音樂家……相同的場域聚集了有共同喜好的人,範圍愈擴愈大,他也愈做愈歡喜。

也許,一切都在冥冥中注定,有了一股「風潮」,讓他開始旋轉,將身邊所有的的人轉進同一個圈子,分享他的快樂。就像訪問的最後,他一邊起身做蘇菲旋轉一邊說出的話:「我創立風潮的初衷就是要傳遞音樂感動,我碰到很多創業的危機,但我一直都不會忘記創業的初衷,但就像我們的旋轉,永遠有一個軸心線是不動的,它的永恆一直存在,可是我們旋轉時所看到的周遭景物就像跑馬燈一樣在變化,就好像我們遇到不同難關、採取不同的方法因應、尋找各種可能性。」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