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科技的幫助,那些典範在夙昔的美好樂音,迄今依舊可以讓我們聆聽陶醉。鋼琴大師范.克萊本的錄音大全集,讓我們「聽」到他當年贏得柴科夫斯基大賽的錄音復刻,大提琴家卡薩爾斯的逝世四十周年紀念錄音,讓我們聽到他演奏的德弗札克與艾爾加兩首重量級大提琴協奏曲。
我 們何其幸運,拜科技之賜,在那些美好年代已經離我們遠去的現在,也能從許多的錄音中親炙那個充滿傳奇、不曾在歷史巨輪下消失的偉大記憶。斯人已遠,視聽的 媒體也不斷地轉變,除非你有李給悌(György Ligeti)的聽覺能力而非得聽黑膠唱片不可,否則斯人典型的歷史意義對我們這些生不逢時的人來說更 為重要吧!(註1)
英雄傳奇的開始與結束
在美蘇兩強對抗的冷戰時期,范.克萊本(Van Cliburn)無疑是最為傳奇的故事,這個傳奇的開始正是一九五八年的柴科夫斯基大賽。在這場原本是蘇聯為了宣揚國威所舉辦的比賽中,范.克萊本無疑受到了李希特的背書,就此突破了政治的藩籬,贏得了大賽的第一個首獎,為美國在緊張的美蘇關係中贏得光彩的面子,成為美國人心中的傳奇英雄,范.克萊本自此展開一連串的巡迴演出與錄音工作,其中最重要的錄音正是載譽歸國後的第一個錄音。這份RCA出版的錄音,可以稱得上是大賽實況的復刻版(註2),成為唱片史上第一張銷售超過百萬張的古典音樂專輯。這些接連而來的榮耀,絕對不是偶然,也不是時勢下的英雄製造,更多的是帶給聆聽者戲劇張力與柔情細膩兼具的音樂性。
所幸這份錄音從未在這個市場消失過,其他錄音作品也未曾在愛樂者的收藏中被遺忘;儘管他的演出曲目相當狹隘(這應該歸因於他長時間的退隱),但是,相信這些作品仍是許多人的共同記憶。
令人感到惋惜的是,正當唱片界為慶祝范.克萊本八十歲生日而於今年一月發行了這份錄音大全集之際,卻在二月廿七日傳來大師在德州佛特沃斯(Fort Worth)家中過世的消息。他的辭世無疑代表一個傳奇的結束,但這個傳奇卻永遠不會消失。
從《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到《白鳥之歌》
說到廿世紀最偉大的大提琴家,倘若卡薩爾斯(Pablo Casals)說第二,恐怕也沒有人敢說第一,即使是偉大如托特里耶、傅立葉或羅斯托波維奇等大師。若沒有卡薩爾斯,大提琴作為一種獨奏樂器的地位,恐怕不知道要等到何時才能被確立;如果沒有卡薩爾斯,巴赫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藝術價值,只怕還只能被視為著名的大提琴練習曲。
改編自加泰隆尼亞民歌的《白鳥之歌》是卡薩爾斯晚年最常演奏的樂曲,大師透過大提琴吟詠對藝術最真情至性的告白,也完整表述一九三九年為抗議佛朗哥獨裁政權而去國懷鄉的愁緒。這樣的藝術心靈與道德勇氣,讓他在一九五八年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德國作家湯馬斯.曼亦稱卡薩爾斯是「藝術與道德的完美結合」。
今年適逢卡薩爾斯辭世四十周年,這份四片CD的小套裝同時收錄了德弗札克與艾爾加兩首重量級的大提琴協奏曲,以及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大黃蜂的飛行》等大提琴改編小品,可以稱得上是小而美的組合。可惜的是,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只收錄了三首(第一、五、六號);讓大師魂牽夢縈的鄉愁也付之闕如,讓收藏者不免感到有所缺憾。我們期待三年後,大師一百四十歲冥誕時,能有令愛樂者驚喜的出版。
註:
1. 李給悌曾自述自己無法聽CD唱片的錄音,因為他可以從CD中聽辨出錄音後製過程中被剪輯的片段,因此,對李給悌來說,聆聽CD唱片時,他聽到的音樂都不是連續性的音樂聲響,而是一段又一段的音樂片段。
2. 這份錄音的曲目正是范.克萊本在柴科夫斯基大賽最後的演出樂曲《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錄音指揮也是大賽最後階段的指揮孔德拉辛(Kirill Kondrashin)。范.克萊本在大賽的最後階段(第三階段)的曲目分別是柴科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以及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