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維政運用老式視覺玩具原理,製作成巨大的藝術裝置作品。(涂維政 提供)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涂維政「身體測量」 考掘城市新方法

以穿梭古今、虛實間的幽默,呈現己身對社會現象的關注,是涂維政創作的慣用手法。他的最新個展呈現了「影像.聲音.博物館」、「影像銀行尋寶遊戲」和「視覺玩具」三大系列,其中「影像.聲音.博物館」利用自己的身體,觀察並測度所在的環境,正是裝置藝術家涂維政對所在區域的考掘與觀察方式。

以穿梭古今、虛實間的幽默,呈現己身對社會現象的關注,是涂維政創作的慣用手法。他的最新個展呈現了「影像.聲音.博物館」、「影像銀行尋寶遊戲」和「視覺玩具」三大系列,其中「影像.聲音.博物館」利用自己的身體,觀察並測度所在的環境,正是裝置藝術家涂維政對所在區域的考掘與觀察方式。

視覺戲法——涂維政個展

即日起~12/24  台北非常廟藝文空間

INFO  02- 25161060

一個男人像練軟骨功似的,把自己蜷曲塞在半弧形欄杆內,或像是練瑜伽般抬腿、配合溜滑梯與地板間縫隙……涂維政的影像新作「影像聲音.博物館」,借自己和參與者的身體當作「測量」周遭環境的度量衡,以身體感知所在城市。看似無厘頭甚至荒謬的肢體動作,涂維政認為這是一種對所在區域的考掘與觀察方式。

穿梭古今虛實  呈現社會關注

「我創作的關鍵字,一是視覺性,其次是身體感,第三是『博物館』,指的是創造出一種仿古的氛圍。」涂維政今年四十二歲,十一年前他以「卜湳文明遺跡」系列為人所知。當時還就讀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的他,虛構一個名為「卜湳文明」的大型「考古」行動,煞有其事地在南藝大校園裡挖出一塊文明「遺跡」,他自己化身為考古學家,宣稱在此遺跡中挖掘出一連串石製文物殘片,像是電腦主機、滑鼠、螢幕、手機等當代通訊產品。涂維政還賦予「卜湳文明」一套完整的歷史背景,並將「出土文物」推上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一場大型特展,像是兵馬俑特展似的,同時發行周邊相關商品,仿古文物的逼真程度,讓許多不明究裡之人誤以為卜湳文明」真的存在。

以穿梭古今、虛實間的幽默,呈現己身對社會現象的關注,是涂維政創作的慣用手法。他在最新個展「視覺戲法」中,主要展出「影像.聲音.博物館」、「影像銀行尋寶遊戲」和「視覺玩具」三大系列。「影像.聲音.博物館」靈感來自一九九七年起,涂維政陸續在大專院校擔任教職時設計的「肢體感覺」課程,「就像是科學或醫學上的生物切片,我提出『環境切片』想法,透過對環境的微觀過程所得的『環境取樣』,作為觀察世界的方式。」

涂維政在台北市大、小公園內發現成人健身器材和孩童遊樂區,大同小異的器材與遊樂區規劃,形塑出一種特殊的景觀狀態,因此藉由自己的身體與這樣的環境對話,並拍下有趣的畫面記錄,同時將這些畫面製作成老照片般,彷如是老舊記憶的印記。

拿著環境切片  尋踏所在環境

這樣的概念,還延伸出與民眾互動的「影像銀行尋寶遊戲」。涂維政設計一座中藥櫃,一百廿格抽屜中均放置了廿至卅張「環境切片」明信片,內容是他拍攝台北市伊通街附近的街弄巷景,民眾可以拿著明信片找尋「原點」,這張照片變成民眾踏訪所在環境的一道連結。

新作看似跳脫「卜湳文明遺跡」的創作脈絡,但若仔細推敲,藉由「身體雕塑」的形式,涂維政的「環境切片」仍展現著強烈的身體感,同時保留「事件性」及「田野調查」思維,強調與城市歷史和環境影像相互呼應。

此外,「視覺玩具」系列則保留他高超的仿古「手藝」特質。涂維政親手製作十四件尺寸不一的「視覺玩具」,最大一座高兩米七、寬四米五,乍看就像是家中擺設的陳年豪華老家具。視覺玩具指的是電影發明之前,利用各種視覺原理製造出動態影像的器械裝置,如皮影戲、萬花筒、詭盤等,如今看來都是老式玩具,涂維政將其運用在這座巨大的視覺玩具中,並將好友姚瑞中、胡朝聖、蘇匯宇、吳達坤等人,同時也是「非常廟藝文沙龍」的共同經營者,作為玩具人物的角色,分別以不同的方式轉動著,「每天像頭驢似地瞎忙著,忙得天翻地覆,像玩具一樣轉啊轉。」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