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特華 藉旅行深化音樂的探索(環球音樂 提供)
藝號人物 People 瑞士指揮大師

杜特華 藉旅行深化音樂的探索

享譽國際樂壇多年的指揮大師查理.杜特華,六月下旬將帶領英國皇家愛樂管絃樂團訪台,演出他拿手的法國曲目:德布西的《海》、拉威爾《達夫尼與克蘿伊》第二號組曲。這位最高紀錄一年有高達五百多場演出的指揮家,在音樂之路的探索上認真而努力,更透過大量的、走過近兩百個國家的旅行經驗,深化他的音樂旅程。

享譽國際樂壇多年的指揮大師查理.杜特華,六月下旬將帶領英國皇家愛樂管絃樂團訪台,演出他拿手的法國曲目:德布西的《海》、拉威爾《達夫尼與克蘿伊》第二號組曲。這位最高紀錄一年有高達五百多場演出的指揮家,在音樂之路的探索上認真而努力,更透過大量的、走過近兩百個國家的旅行經驗,深化他的音樂旅程。

英國皇家愛樂管絃樂團

6/22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INFO  02-33939888

人物小檔案

  • 1936年生於瑞士洛桑,受過小提琴、中提琴、鋼琴、打擊、音樂史及音樂理論訓練,以詮釋法國及俄羅斯廿世紀音樂見長。
  • 曾獲法國政府授予藝術與文學勛章、魁北克國家大騎士勛章、加拿大四等騎士勛章以及洛桑城市金獎,1991年並成為費城名譽市民。
  • 曾任加拿大蒙特利爾交響樂團、法國國家交響樂團、日本NHK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現為英國皇家愛樂音樂總監。
  • 熱中歷史、考古、政治、藝術、建築及周遊世界,足跡橫跨196個國家。

卡拉揚去世後,少有指揮可以與一個樂團有長達廿五年的合作關係,最後竟然是在工會權力高漲之下,憤而辭職,至今都不願意再與花費半生心血、栽培成為法語系最佳樂團合作。這就是蒙特利爾交響樂團(Orchestre symphonique de Montreal)傳奇的推手查理.杜特華與該樂團的故事。

瑞士指揮大師杜特華,年輕時就與小提琴大師密爾斯坦、鋼琴家阿格麗希等名家合作,也是英國唱片公司Decca旗下賣座的指揮家之一,詮釋法國作曲家與廿世紀初期暫居巴黎的俄國作曲家的作品,更被認為是經典,如拉威爾舞劇《達芙妮與克羅伊》一直是行家的首選。他拿走了所有最被青睞的唱片大獎 ,加拿大政府授與「二級勳位」,法國政府授與「藝術與文學勛章」表揚他的貢獻。他委託中國作曲家譚盾創作多媒體歌劇《門》,並指揮NHK交響樂團在東京首演,與大提琴家馬友友與法國國家交響樂團在巴黎首演中國作曲家陳其鋼的大提琴協奏曲。如果你對杜特華這位指揮大師的輪廓依然模糊,或許提起與前妻阿格麗希的傳奇性婚姻,相信所有人都會報以驚訝聲。

十三歲的鴻鵠之志

杜特華出生於瑞士的貧困家庭,受到義裔法籍指揮貝齊(Roberto Benzi)音樂電影的啟迪, 十三歲時為了完成音樂的夢想,在沒有得到父親的許可之下,獨自一人登上開往巴黎的火車,最後被邊境警察遣送回家。他一生不向命運低頭,即使就讀洛桑音樂院期間,曾經因繳不出學費,被學校退學,也沒有放棄。幸好小提琴老師伸出援手,讓他到家裡上課,其餘理論課程包括指揮課,都被老師拒於門外,直至申請到瑞士政府的助學貸款,才得以完成學業。

這位受到瑞士指揮大師安塞美(Ernest Ansermet,法係指揮大師,首演多部與俄國芭蕾舞團相關的舞劇音樂)賞識與提攜的指揮家,也曾與英籍匈牙利指揮大師蕭堤爵士(Sir George Solti,前芝加哥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等大師學習。廿八歲即受到卡拉揚邀請,指揮國立維也納歌劇院演出法雅的《三角帽》及柏林愛樂(1980)。

在法式風格與法國曲目完整的訓練下,他把握住所有的演出機會,逐漸在歐陸嶄露頭角,受邀至彼岸成為加拿大蒙特利爾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在他手中,蒙特利爾交響樂團從地方性樂團,成為與歐陸、美國大樂團齊名的新秀,自此開始遊走於歐美各大樂團,最高紀錄一年有五百多場演出,也曾在一天內演出兩場完全不同曲目的音樂會,同時身兼三大洲四個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法國國家管絃樂團、蒙特利爾交響樂團、日本NHK廣播交響樂團、費城交響樂團夏季音樂會音樂總監),成為名符其實的飛機指揮。二○○四年受中國政府之邀,成立廣州夏季國際音樂學校的音樂總監,二○○六年多倫多交響樂團指揮、二○○九英國皇家愛樂音樂總監。如此繁重的工作,卻從不聘經紀人打點,全部親身親為,這樣的熱情與體力,皆是來自於有紀律的生活及旅遊近兩百個國家的經驗所儲存來的能量。

音樂是有生命的藝術

「音樂是一種有生命的藝術,不會總是一成不變。因此我在音樂中發現的價值始終不斷變化更新。……另外我推崇一種系統化的精神。當我開始接觸紀德、卡謬的作品時,後來是杜斯妥也夫斯基,我並不滿足於僅僅閱讀他們的某一部小說,而是一本接一本地閱讀,後一部總能對前一部有所啟示,顯然音樂也是如此。這促使我總是指揮貝多芬、馬勒、西貝流士……等大師作品全集。」這是二○○六年杜特華接受瑞士記者帕斯托利(Jean Pierre Pastori)訪談時談其音樂觀,而且這位指揮家所關注的不僅是音樂演奏本身,更關注社會、時代背景對作曲家的影響,他認為我們都是時代的產物,只有透過創作的背後,才能演奏出符合那個時代的聲音,拉威爾是拉威爾,布拉姆斯是布拉姆斯,而不會出現拉威爾的布拉姆斯。

這位曾經指揮過近兩百部莫札特作品、五十七部海頓交響曲與舒伯特交響曲全集的指揮家,其所有訓練樂團的概念都是來自古典時期的作品,因為他認為樂團音色的基礎來自於此,只有在演奏浪漫派中期至現代作品時,才需要確定這首樂曲的音色,這是指揮的職責所在,不是要表現樂團本身,他以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為例,不需模仿費城交響樂團「塗抹了奶油」般細膩、甜潤的音色(拉氏的許多作品是由該樂團首演),而是表現拉赫瑪尼諾夫本身的特點。

法語系最佳樂團的興與落

蒙特利爾交響樂團在杜特華接掌時,只是一個地方性的樂團,經費來自讚助。這個融合美國風格與歐洲精神的國度,有著美國工會的強硬,卻也融合了法國人的隨性,最初團員白天到樂團上班,晚上到咖啡館或酒吧演奏,散漫的態度在杜特華接掌之後,大刀闊斧重整,以室內樂的概念訓練樂團,從古典時期與巴赫的曲目開始,以小編制室內樂訓練重奏能力。理由是絃樂部佔樂團的百分之六十,所以這方面的訓練對指揮家而言極其重要,他更認為當一個樂團的重奏訓練成熟,演奏早期作品時其實不需要指揮,只有水準不夠的樂團才會需要,這樣的概念與訓練,的確造就了這個不同於美國風格的法系樂團,展現音色變化細膩卻擁有一致性與靈活的特色。

樂團也在前魁北克總理萊書克(René Lévesque,1922-1987)的協助與會計師扎蘭.梅塔(Zarin Metha,指揮祖賓.梅塔之弟)的管理之下,定期海外巡迴演出,並走進紐約卡內基音樂大廳演出,宣告其世界一流樂團的地位;並引進英國Decca唱片公司,拍攝音樂系列電影,終於讓蒙特利爾交響樂團在世界樂團地圖上佔有一席之地。

在一次法國巡演中,排練時法國著名的樂評家雅克.隆尚偷偷進場聆聽,被工作人員發現,此時杜特華暗中要求團員排練全程用英語交談,隔天隆尚在《世界報》提到:「世界上『最好的法語樂團』的成員說的卻是英語。」這一次的巡演,徹底改變了法國人對這個小老弟樂團的看法,促成他一九九一年接下法國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的職務,即使是個美麗的錯誤,仍然證明法國人對杜特華的肯定。

期待再次擦亮英國皇家的榮耀

法國音樂家聖桑,也是一位旅行者,曾走過南歐、非洲、印度與中南美。百年後,瑞士指揮杜特華更是冒險走進世界上最危險、海盜橫行的非洲亞丁灣城市柏培拉(Berbera),在空無一人的港口,獨自與市長吃飯。也曾驅車從巴基斯坦出發,越過喜瑪拉雅山區,抵達中國的喀什,只為拜訪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或是獨自一人登上海拔4,200公尺的高原宿營,在攝氏一度的帳篷裡過夜。但是他不是為旅行而旅行,而是大量閱讀、探索與思考,認識異域的歷史,這看似不同於指揮工作的興趣,實質上有異曲同工之妙。音樂原本就是一場探索之旅,它背負著時代性、背負著人的思想,暗藏種種密碼等待指揮家與演奏家發掘,只是杜特華是用旅行世界的開闊視野探索他的音樂之旅。

二○○九年,這位法係指揮家掌管象徵英國榮耀的皇家愛樂管絃樂團,的確引起許多話題,雖然杜特華早在四十年前就已經與這個樂團合作,接任音樂總監前也有合作的經驗,但正式接任的三年來,毀譽參半的評論已在蜜月期度過,接下來對這位已經古稀之年的指揮才是真正的考驗。旅行的生命經驗,雖然讓這個七十年的樂團展現無比的活力,有效的管理與積極的海外巡演也再次擦亮這塊英國的古典樂招牌,但是音樂上的表現,才是所有人的期待。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