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中,因為有了人形機器人Ikumi,這一家人在父親死後,勉強維持表面的和平。(Tsukasa Aoki 攝 2013臺北藝術節 提供)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日本東京.小劇場現在進行式/即將上場

安靜戲劇中的機器人救贖

關於《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

主張將戲劇語言回歸到日本現實性上的平田織佐,讓人想起作品特色一樣以平淡真實反映當代生活本質的俄國劇作家契訶夫。這次改編自契訶夫劇作的《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將場景移到太平洋沿岸的日本地方城市,時間則改為距今不久後的「近未來」,三姊妹之一的「分身」即是人形機器人。

主張將戲劇語言回歸到日本現實性上的平田織佐,讓人想起作品特色一樣以平淡真實反映當代生活本質的俄國劇作家契訶夫。這次改編自契訶夫劇作的《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將場景移到太平洋沿岸的日本地方城市,時間則改為距今不久後的「近未來」,三姊妹之一的「分身」即是人形機器人。

臺北藝術節《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

8/23~24  19:30   8/25  14:30

台北 水源劇場

INFO  02-25289580轉192

平田織佐提倡「現代口語戲劇理論」,主張將戲劇的語言回歸到日本的現實性上。他認為:「人類的日常生活並非充滿了戲劇性,不是一直不斷有事情發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靜默、淡淡的時間當中流去,人類本身的存在就已經非常具有戲劇性,而且充滿驚奇的事情。」因此,在他的舞台常常出現平淡而重複的對話,背台的演員,喋喋不休、難以聽懂的喃喃自語等;而台詞之間的沉默、中斷和重疊,其主要的目的,即是企圖表現日本人口語的真實性。劇評家稱平田織佐的戲為「安靜的戲劇」,因為他的劇本極度寫實,有種安靜與冷澈的風格。

當安靜的戲劇遇上契訶夫

平田的理念,不禁讓人想起俄國寫實主義劇作家契訶夫。契訶夫的作品特色同樣是沒有高低起伏的劇情、平淡且缺乏交流的對話,以及無明確說明的結局,真實反映當代生活本質。改編自契訶夫劇作的《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同樣奠基在日常性劇場的美學上,平田織佐保留了原作的人物關係及三姊妹喪父、緬懷往日的情緒基調,但抽去原作的時空背景,將場景移到太平洋沿岸的日本地方城市,時間則改為距今不久後的「近未來」。契訶夫筆下一心想回到莫斯科的三位俄國淑女,變身為住在高階員工住宅、已故日本機器人學者的子女。

在高中教書、中年未婚的長女理彩子,嫁給高中老師、成為一名家庭主婦的老二真理惠,至於三妹育美,則由人形機器人Ikumi代言,代替五年來足不出戶的繭居族育美與家人往來。唯一的弟弟阿明備受家人的期待,實際上卻對出國留學毫無動力,連正在就讀的研究所都不想去了。加上另一個機器人Muraoka負責打掃、清潔、買菜和做飯等家事。故事就在平凡的某一天下午,裝潢雅致的客廳,玄關、沙發、觀葉植物,與通往二樓的階梯之間開展。

人形機器人維繫的人際關係

機器人Ikumi以坐著輪椅的長髮女孩形象出現,此為身為機器人學者的父親,以體弱女兒為藍本打造的擬真機器人,其目的為試圖留存住女兒的思想和形象。因為有了Ikumi,這一家人在父親死後,勉強維持表面的和平,繭居所可能帶給家人的困擾,幾乎全被人形機器人Ikumi所進行的人際關係作用消弭掉。在劇中,機器人扮演的角色就是機器人,且是坐在輪椅上,它在外表及行動上與真人的差距,變得順理成章,也更有說服力。

《三姊妹》延續了平田前作《再會》對生命及死亡發出的疑問,並再度觸及平田關心的尼特族與繭居族問題。即使在未來,科技將提供人類貌似無窮的能力,人類甚至可能挑戰神的領域,開始造人,但我們仍無法以科學解答內心的幽暗。對現實生活不滿,人際溝通的障礙,劇中每個人都有契訶夫式人物的惆悵和無奈,以及日本人特有的矜持和放不開,作為真實人類替身的人形機器人,會不會是最後的救贖?

當劇場遇上魔術,打開故事的可能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