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琴家陳必先擔任駐節藝術家,更將親自首演歐洲重量級的經典作品。(2013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 提供)
即將上場 Preview 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

國際大師連線 注入傳承與創新

今年「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的最大重點,就是邀到名聞國際的鋼琴加陳必先擔任駐節藝術家,透過她豐富的現代音樂演奏經驗,也把許多重量級的現代曲目首度引進台灣。音樂節曲目中,除了有魏本、費德曼、史托克豪森的經典之作,也有以「成雙成對.中西合璧」為題邀約台灣三代作曲家創作新曲,傳承創新並現,精采可期!

今年「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的最大重點,就是邀到名聞國際的鋼琴加陳必先擔任駐節藝術家,透過她豐富的現代音樂演奏經驗,也把許多重量級的現代曲目首度引進台灣。音樂節曲目中,除了有魏本、費德曼、史托克豪森的經典之作,也有以「成雙成對.中西合璧」為題邀約台灣三代作曲家創作新曲,傳承創新並現,精采可期!

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

音樂會

10/11~13  台北 東吳大學表演藝術中心松怡廳

專題講座與合奏研習

10/11~13  台北 東吳大學音樂系一樓演奏廳

INFO  sites.google.com/site/taipeinewmusic/home(節目場次細節請參活動網站)

「『2013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可說是陳必先幾十年來對台灣樂壇的理想!」這是藝術總監李子聲經過辛苦籌畫之後想要說的話。從多年前開始,曾與上一輩作曲家排練工作過的陳必先,就希望能將她第一手經驗帶進台灣。然而這位積極投入現代音樂研究與推廣的鋼琴,卻礙於主辦單位的要求,只能演奏或演講古典曲目。如今,在李子聲的邀請下,陳必先不但首肯擔任駐節藝術家,更將親自首演多首歐洲重量級的經典作品。

經典現代作品  將在台灣現「聲」

看著音樂節曲目,李子聲既欣喜卻也感慨地說:「這些作品終於有『台灣首演』的機會,雖然已經晚了歐美三、四十年。」整個音樂節的曲目令人大開眼界,有不到一百四十秒的魏本《三首小品》作品十一,也有費德曼(M. Feldman)在世最後作品For John Cage,曲長超過八十分鐘。而史托克豪森在一九七○年的巨作、長達七十分鐘的《曼怛羅》(咒語)Mantra也終於來到台灣。這首曲子亟具東方哲理,演奏時間雖久,聽起來卻沒有冗長感。

為了演出這首樂曲,還邀請到《曼怛羅》首演時擔任音響工程的荷蘭電子音響工程師Jan Panis來台助陣。李子聲說:「當年史托克豪森在歐美演出都是由他負責,因此非常原汁原味。所幸他開出來的器材有交大聲音與音樂創意科技學程支援,而這些來當助手的學生都可以近身學習,這些實務經驗非常難得。」而為了八十分鐘的For John Cage,李子聲決定讓長久以來的嚴肅體制鬆綁,在演出廿分鐘後將音樂廳的後門半敞,讓觀眾得以安靜自由出入會場,並在現場設了一個小酒吧,提供樂迷不同的聆樂思維。

面對新音樂  接受新挑戰

音樂節的另一個重頭戲,就是「成雙成對.中西合璧」發表會。這個主題意味著要作曲家們以中西各半的方式創作。李子聲說:「這是很大的挑戰,因為過去中西混樂的模式是一個中樂配上幾個西樂。這樣有好處、有特色,但也容易局限在異國情調中。例如琵琶或古箏加上絃樂四重奏成為一種標準配備,但各占一半才是真正的挑戰,才是真正的平起平坐。」如此一來,創作時就要思考更多,而且第一次有這樣的命題,又加上委託對象有潘皇龍、曾興魁、曾毓忠、李志純、潘家琳、任貞慧等三代作曲家,屆時精采程度可想而知。

這次的音樂節著重於演奏家,由他們提供大量拿手曲目,透過這些富有國際演奏經驗的樂手,將國外最頂級的節目帶到台灣來。在密集的音樂會、專題講座、研習等活動後,最大的意義是架起創作與演出的橋梁,齊聚一堂、相互觀摩。藉著共同的努力,期待縮短國內與歐美的距離,使創作、演奏、聆賞與反思,都能跟國外好的音樂節同步前進。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