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欄 Columns

家是一個可以把環境暫時分開,分隔成內外的一個生活空間,家也是一個可以休養生息,凝聚自我跟親人的生活空間。回到家,睡覺都睡得不想起來,所有的事情可以暫時「不視」、「不想」,其實又都「視」都「想」過了,因為輕鬆了,意念更可以集中了。

家是一個可以把環境暫時分開,分隔成內外的一個生活空間,家也是一個可以休養生息,凝聚自我跟親人的生活空間。回到家,睡覺都睡得不想起來,所有的事情可以暫時「不視」、「不想」,其實又都「視」都「想」過了,因為輕鬆了,意念更可以集中了。

台北今年的春節假期,既匆忙又開心,全家五口人,到了四個,唯獨女兒一人在加拿大,她必須上班請不了假。她學的是畫畫,把最近的畫用微信(簡訊)傳給我看,其中有一張是灰藍的大海,翻著一股排山倒海的巨浪,浪尖上有一艘小船,好像是在打漁時遇上了,這幅畫她說名字叫《爸爸》,我差點沒哭出來。女兒還說想再畫一幅大山和大樹,題目叫《媽媽》。我真是急著想看到,因為是我女兒畫的。唉!這孩子,小學五年級還在國家劇院跟我一塊兒演過尼爾.賽門的《再見女郎》。

家人在哪裡,家就在哪裡

她弟弟,今年可以從日本回台北過幾天年假,我、我內人、大兒子,經常會聊妹妹的畫,聊加拿大還有哪些傢俱?哪些好料子穿得又有感情的外套?和一些我們幾年前做的紅酒。隨著這七八年的移民生活,一個家的模型被遷來遷去,拆來裝去,許多傢俱已經快想不起來了,因為散落在中國蘇州、上海、台北、新竹、加拿大,算了,家人在哪裡,家不就在哪嗎?孩子們的生活都各有追尋,跟長大了的樹枝一樣,向四面八方伸枝——希望他們結無數的碩果。

新年其間重溫「金馬五十」的重播,看到最明顯的一件事,原來是大家都老了,還有故去的,過了兩天更聽說香港老演員「午馬」也逝世,又是一位老朋友。活著!!還有什麼比活著更值得歡喜的?活在這世界上!隨著年紀才知道,以前對生命的價值,委實都太輕估了,所以,我們才不能享有它,譬如:家的幸福。

家是滋養和分享的空間

家最早當然是由兩個人組成的,現在的單身漢只要情有所歸,也是幸福的「家」居。上古時代的家,多半是山洞,父親與鄰居去洞外打獵,回來全家人就在洞口或洞內,唱歌跳舞烤肉吃。

家是一個可以把環境暫時分開,分隔成內外的一個生活空間,家也是一個可以休養生息,凝聚自我跟親人的生活空間。回到家,睡覺都睡得不想起來,所有的事情可以暫時「不視」、「不想」,其實又都「視」都「想」過了,因為輕鬆了,意念更可以集中了。

家人都集中在家裡,話也多了,眼神也看到多了,對某些事務的深入討論,也就多了。因為與親人集中,而且能深切體會和關望,所以連穿衣吃飯都美好了,平常的聚少離多,也聊表安慰了。

過年期間跟自己一家人吃飯,還跟自己一大家族吃飯,那不只是在分享食物而已,還分享了生活滋味、資源、資訊(有關親人的),更是分享情愛、分享命運的時刻。難怪古人重視一起吃飯,這正是一家大事,家變成了滋養和分享的空間了,我連獨自回家,面對空蕩蕩的屋子,都會笑出聲音來,因為我回「家」了。

今年,過年少了母親,孩子們的奶奶,我深深覺得媽媽在家裡,分享著我們的團聚和聊天。

良好的工作關係,也是另一種「家」的關係

近十幾年來在中國工作成為我的生活重心,因此一起工作,成為人與人經常相處的主要途徑,而一起工作和生活,既有分工合作的事實,而且具有陪伴、結合在一個共同目標的氛圍,因此就成為另一種「家」的關係;良好的工作關係,也往往成為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強固腰帶,因此這種家庭裡的成員,除了分享命運,分享憂樂,也一起完成工作。然後回自己真正的家去。

我們都得回家休息、睡眠,台北的家還是中國大江南北的家,都是補充我精神、精力的地方,所以在旅館裡也不能只有工作,也應當有一切的放鬆活動時刻,例如喝茶、飲酒、看電視、洗衣服、回微信。這些大概也算是品嚐回味生活的時刻。

儘管如此,我還是想「家」,家才是最「順性」的空間。

祝大家闔家安康,「順性圓滿」。馬年幹嘛都好,就是別讓馬太累囉!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