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下)
專欄 Columns

小(下)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一句狀似提醒小處的諺語,實際上來自惡魔的伎倆,他深知人性簡化的惰性,他轉移注意力讓大家以為專注小處就可以驅散惡魔,找到幸福,但實際上,惡魔無所不在。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一句狀似提醒小處的諺語,實際上來自惡魔的伎倆,他深知人性簡化的惰性,他轉移注意力讓大家以為專注小處就可以驅散惡魔,找到幸福,但實際上,惡魔無所不在。

小,如細沙般的小錯,經常釀成大禍,例如:戲正在煽情高潮時,卻放錯音樂。“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這句「惡魔藏在小細節」的老生常談,提醒了執行遠比創意重要,小,必須是具體的行為;大,經常在半空中飄浮。看看政府蓋的龐大預算的蚊子館們和眾多座位數龐大的劇院就知道,小,是質,是人性;大,是量,是數字,是業績。

也不一定,要求小處,不見得是品質的保證。例如排練《理查三世和他的停車場》時,如果每一個字都要設計一個動作,聽起來很細緻,但結果看起來還真亂。小處如果不放在大的結構中,小就會讓人嫌惡,變成想打噴嚏的灰塵或是刺眼的沙粒。雖然小不忍則亂大謀,但忍太久則沒大謀,細節鑽太久,常是一事無成的人的藉口,例如我之前想寫劇本,最後卻一行都寫不成,就是以找資料、研究細節、豐富人性為理由。

惡魔都是由小處開始

在生活中,“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或許也可以另解為「惡魔都是由小處開始」,例如:挑剔。反感通常是從一小處開始孳生:為何衣服穿完亂丟,是要洗還是不要洗?為何點個菜要猶豫這麼久?為何用洗水晶杯的菜瓜布去刷平底鍋?為何進劇院一直讓你的紅白塑膠袋發出聲音?為何湯麵包回家,不把它從塑膠袋裡倒出來,而是直接泡在塑膠袋裡吃?為何你在坐式馬桶前要站著小便,讓尿液泡沫四處飛濺降落?惡魔經常從這些相處上的小處冒出頭,看不順眼的線頭愈拉愈長,惡魔在內心不斷地發文,直到關係破裂,從好友名單中刪除。是我太不在意?還是你太在意?在意小處的人比較文明嗎?還是比較歇斯底里?在意小處後,處理的方式因人而異,誰說了算?同樣地,在劇場工作過程,小和小之間常會吵架,例如燈光要求的細節,被舞台要求的細節擋住,舞蹈動作要求的輕盈細節被服裝設計細節層次的厚重拉沉,在面對設計群彼此火辣地溝通時心想:惡魔的確住在細節裡啊!

小和大,在現實生活難以用文字去定位,畢竟文字總是將事物一切為二,之間分寸很難拿捏,例如網路購物,我到底要買多大的烤箱?要買12L、18L還是30L?大的好像可以烤全雞,但我又不會沒事烤全雞,實在浪費電,熱量又不容易集中。但買小的,萬一哪天我想烤全雞呢?要買哪一牌子?Delongchi(迪朗奇)評價不錯,但好貴,20L就七千多,但20L算大還是算小?還是買Sampo(聲寶)就好,30L不到兩千元,又大又便宜?有需要旋風功能嗎?旋鈕上的刻度標示和旋轉時的質感,這可關係到料理時的時間控制等。那要買電磁爐嗎?還是Philips(飛利浦)沒有電磁波的黑晶爐?三款黑晶爐要那一款呢?外形好俗,但又聽說很好用?惡魔不斷碎碎念碎碎念一堆選擇時需注意的小小細節,讓我愈來愈想買名牌和高價位的商品,因為惡魔也藏在消費時的細節裡啊!

「小在何處?」牽涉到大的結構

「小在何處?」成了質感方向和詮釋關鍵,例如許多網路高評價的高級餐廳(尤其冠上「法式」者),一排煞有其事的精緻菜名,味道卻混成一坨,端上十分講究卻讓客人不知怎麼吃的擺盤細節,但卻很好拍,很好上傳FB,眼見為憑成了味覺麻木的前提。同樣地,許多劇場的舞台設計一目了然,文本詮釋後的象徵物,導演、設計容易解釋,評論也好寫,但作品卻難以下嚥,因為一開始就把空間說完,失去想像的能力,過程只剩下演員乾乾地在場上聲嘶力竭。許多舞台設計反而常常對於物件和空間無感,設計出符合文字邏輯的空間,例如一間外型巨大複雜的傳統透天厝,但空間質感卻像沒有人住過的樣品屋。小在何處牽涉到了大的結構,如果不在支點上,再多的細節也舉不起探討人性的重量。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一句狀似提醒小處的諺語,實際上來自惡魔的伎倆,他深知人性簡化的惰性,他轉移注意力讓大家以為專注小處就可以驅散惡魔,找到幸福,但實際上,惡魔無所不在。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