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樣的一個搖旗吶喊的狂飆年代,孕育了這麼一位跨世紀的視覺劇場巨擘?
是什麼樣的一幅冷凜純粹的視覺構圖,絕對理性的組成召喚了內在的神秘幻境?
是什麼樣的一種多元並置的聲音景觀,讓聽覺成為空間中可被感知的心靈圖像?
是什麼樣的一款低限機械的表演風格,以極簡細微的動作迸發石破天驚的力度?
是什麼樣的一場異質文化的交融混雜,不同的題材和文本交織再生出全新面貌?
羅伯.威爾森,一個當代劇場史上,絕對不能錯過的劇場大師。
崛起於六○年代紐約前衛劇場運動,羅伯.威爾森在一九七六年以《沙灘上的愛因斯坦》奠定大師地位,從此世界劇壇引領風騷將近四十年。他的劇場美學雖一以貫之,但形式獨特而強烈,跨足戲劇、歌劇、舞蹈、裝置和影像等領域,相同的邏輯實踐和操作,卻能不落俗套,時時出人意表。本刊特從時代、視覺、聽覺、表演和跨文化角度,為讀者深入頗析作品背後的大師觀點。
一九八九年,英國作家吳爾芙《歐蘭朵》在羅伯.威爾森的演繹下,首度現身於德國列寧廣場劇院。這部以二小時的獨角戲演繹歐蘭朵一生的性別書寫經典,在舞台上有英、德、法三種版本,而這次在他欽點下,傳統戲曲界第一名旦魏海敏即將獨挑大樑,演出東方版的《歐蘭朵》。本刊獨家全程記錄羅伯.威爾森來台與魏海敏的工作過程,為讀者帶來排練場上的第一手資料,並專訪魏海敏,一談她在跨文化合作中的激盪與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