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歐洲心臟地帶的捷克首都布拉格,與其他幾個王朝大都如維也納、佛羅倫斯、巴黎相比,雖少了些富麗堂皇、剎那驚豔旅人的特質,卻散發另一種中世紀般耐人尋味的古城氣質。在此孕育的歐洲文明,也成就了藝術文化發展史上傲人的一章,無論建築藝術或音樂活動,皆活躍於世界舞台。從生於斯的文人雅士到走過這個城市的旅人,無不歌頌讚揚這個城市媚人之處。當您來到此地,相信也不得不嘆息:為何時間總是匆匆流逝?但願能更悠閒地細細再尋一回這兒一磚一瓦的故事,或者奢求能再次悠哉端坐在莫爾島河岸──連聽河水流瀉都是那樣的滿足,彷彿自己就是史麥塔納,筆下正譜寫著蕩蕩悠悠的〈莫爾島河〉樂章。
大地產劇院,莫札特歌劇首演地
要談布拉格文化,可以粗淺地從硬體與軟體兩方面說起。硬體建設上,布拉格最早有建於十八世紀的大地產劇院(Stavovské divadlo),十九世紀有位在河岸的國立劇院(Národní Divadlo)、新巴洛克式的布拉格國家歌劇院(Státní opera Praha),以及包括魯道夫宮在內的音樂廳等。其中又以大地產劇院在音樂史上最具代表性。
莫札特在一七八七年短暫停留布拉格期間,曾對位於舊城區的大地產劇院寫下這樣的回憶:「在這兒沒有人不談論《費加洛婚禮》,除了《費加洛婚禮》之外,他們所演出、所為之著迷的,還是只有《費加洛婚禮》!」面對這般熱烈回響,莫札特親自在此指揮自己的歌劇,同時也將個人交響曲新作介紹給當地人士,因而有了「布拉格」的交響曲標題。這趟造訪進一步促成《唐喬望尼》一劇的誕生──在接下委託創作任務九個月後,莫札特帶著新劇於同年十月二十九日回到大地產劇院首演,並獲得空前回響。這座具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劇院,自一七八三年起得到貴族諾斯季茨-里耶涅茨克(František Antonín Nostic-Rieneck,1725-1794)的資助,故能完成這件文化盛事,並於日後邀請莫札特首演他的《仁慈的提特大帝》(1791)。除這兩部莫札特巨作外,德國作曲家史博(Ludwig Spohr,1784-1859)的歌劇《浮士德》也是在此首演。
大地產劇院與音樂神童的一段佳話,不僅樹立這家劇院在音樂史上特殊的地位,現今每年為紀念這兩齣歌劇首演日,皆會在當日演出莫札特的歌劇。大地產劇院在歷史上另有一段插曲:十九世紀國家民族意識興起,布拉格的劇院自然成為演出捷克代表性作曲家,如德弗札克與史麥塔納等人創作的重要場所,大地產劇院也不例外,二次世界大戰後共產執政時期更是變本加厲,將劇院改以當時國歌作曲家命名,直到共產政權瓦解後,才又回復最初的名稱。
此劇院規模不大,只能容納約六七百名觀眾,內部十分典雅,是一座古典式的小型歌劇院。為彰顯這建築物是一座劇場,天花板貼切的描繪神話劇場彩圖,呼應相關戲劇題材。觀眾席分為五層樓,各樓包廂間以科林斯式鑲金木柱相隔,柱頭上還刻寫著「獻給祖國與繆斯」(Patriae et Musis)的文字作為裝飾。在開演前也如維也納國家劇院一般提供站票,由於僅約三、四十張左右,建議提早至票口排隊。
國立劇院,國族認同象徵
另一棟位在莫爾島河沿岸,有著耀眼金黃閃爍屋頂的國立劇院(Národní Divadlo),落成於一八八一年,建築風格清楚展現出新文藝復興時期的富麗堂皇。這座由捷克人民捐獻興建的劇院,強烈代表了捷克人民的國族認同──從為慶祝該劇院落成的首演歌劇,史麥塔納的《莉布雪》Libuše(按:莉布雪是捷克神話中,一位中世紀的女王。據說她在布拉格建立了捷克史上第一個王朝),便可見一斑。可惜劇院在落成不久後就遭逢祝融,後由與原建築師濟傑克合作密切的舒爾茲擔綱重建工程。
布拉格國家歌劇院,日爾曼血統
一八八八年,布拉格的德語居民為了擁有自己的劇院,於是在新城另一角,由奧地利建築師建立新巴洛克風格的國家歌劇院(Státní opera Praha),並上演華格納歌劇《紐倫堡的名歌手》以慶祝落成。那個大時代中重要的指揮名家,如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等人,都是這兒的常客。捷克政府在一九三八年收購其所有權,使之成為國家歌劇院,但觀察劇院經營模式及演出曲目,仍不難看出德國劇場深厚的影響。
硬體的建築之外,現今布拉格的文化活動及多元的文化政策,讓這顆中歐的明珠足以和西歐諸多文化大城相比擬。春夏秋季期間,光是音樂藝術方面的主題性藝術節,便十足展現布拉格的多樣性:五月的布拉格之春、六月的現代舞蹈節、七至八月的古樂和室內樂節,九月還有國家歌劇院籌辦的威爾第歌劇節,十月則有爵士音樂節,這些不同主辦單位,都能邀請到國際上首屈一指的音樂家或表演團隊參與演出。
著名景點 藝術源頭
布拉格現今被劃分為四大行政區,莫爾島河將它劃分成左右河岸兩大區塊,兩岸以查理橋相連。一年四季永遠擠滿觀光客的查理橋,以十四世紀神聖羅馬帝國君主查理四世為名。查理四世具有深度的藝術鑑賞造詣,對這方面人才的養成相當關注;他同時也致力推廣學術,並促成大學的設立,開創捷克發展史上一段黃金時期。
莫爾島河兩岸,地標建築林立
主要政府機構和文藝中心,像是具有非凡意義的大地產劇院和大學院校等,皆集中在莫爾島河右岸舊城區內。舊城區沿河岸往北行,便是建於十三世紀的賓卡斯猶太教會堂(Pinkasova synagoga)──因民俗與政治法令等關係,歐洲大城皆有此種被單獨規劃出來的猶太區(Ghetto)。
舊城區東南邊,是十八世紀末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因應城市擴張需求而再延伸的新城區。城內有史麥塔納音樂廳(Smetanova Síň),此廳不僅舉辦一年一度的音樂盛會「布拉格之春」,更是成立於一九三四年的布拉格交響樂團團址所在。另一棟位於河岸旁巨大的皇宮式建築,正是新城區的十九世紀建築地標「國立劇院」,附近還有德弗札克博物館(Muzeum Antonína Dvořáka)。
離開喧鬧的舊城市街,漫步至河對岸,除可遠眺「布拉格城堡」(Pražský hrad)外,更可尋覓到布拉格的發源地「老城廣場」(Staroměstské náměstí)。廣場上仍有許多鑄有家徽的房舍,其中一戶「白色獨角獸之家」(Dům u bílého jednorožce)更是昔日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等文人雅士聚會的私人沙龍,有時間不妨來風雅一番。而布拉格城堡後方有一家咖啡廳「哈那夫斯基」(Hanavský pavilon),是眺望莫爾島河與舊城的好去處。在此區的另一角,藏著一座知識的殿堂──隱身在斯特拉霍夫修道院(Strahovský klášter)裡的圖書館,成立於十一世紀,原為研究修習聖經之處,後來逐漸擴大館藏,成為歐洲極為重要的圖書收藏地,其中令人嘆為觀止的「哲學廳」更是您絕不可錯過的秘境。中午時間不開放,請特別留意。
佩特爾申山丘,眺望全城好去處
現今布拉格的城市規劃雛型,大約可追溯至查理四世時代,不管是羅馬式建築,或是後來哥德、文藝復興、巴洛克等相互協調的各種不同建築,到處可見教堂鐘塔、市政廳、私人建築和高塔林立。為能全覽市景,建議您不妨選擇清晨旅人尚未甦醒或是夕陽西下前,漫步至佩特爾申山丘(Petřín),這兒的高度正是欣賞布拉格全城的好去處──與百塔相近高度的視野,是攝影最佳的制高點之一,同時也與城市居民經常散步休閒的綠化公園區相連。如您願意造訪更遠的莫札特博物館(Bertramka Villa),相信更能貼切感受莫札特完成《唐喬望尼》一劇的創作點滴。
實用網站
布拉格旅遊網www.prague.cz
捷克愛樂www.ceskafilharmonie.cz
布拉格之春www.festival.cz
舞蹈節www.tanecoha.cz
古樂節www.collegiummarianum.org
室內樂節www.ameropa.org
莫札特博物館www.bertramka.cz
修道院哲學廳www.strahovskyklaster.c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