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名詩人余光中的詩作不但掀起現代民歌運動,六十年來兩岸三地的創作講學生涯,也反映了大時代的流轉。(築文創藝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企畫特輯 Special

詩人繆思跨越六十年 以詩入樂立體展現

「詩人的繆思—余光中詩歌音樂會」

知名詩人余光中,生命史迆邐中、港、台、美等地,六十年創作生涯累積的詩、散文、翻譯、評論,建構出其文字四度空間,亦成其巨擘地位。十月下旬在台北登場的香港週「詩人的繆思—余光中詩歌音樂會」,以十四首余光中的詩作,邀請晁岱健、曾葉發、陳偉光、鄧樂妍、陳家曦、趙菁文等中港台三地作曲家創作編曲、由香港音樂家演唱,演出將如何立體展現詩人的詩言詩韻?令人期待!

知名詩人余光中,生命史迆邐中、港、台、美等地,六十年創作生涯累積的詩、散文、翻譯、評論,建構出其文字四度空間,亦成其巨擘地位。十月下旬在台北登場的香港週「詩人的繆思—余光中詩歌音樂會」,以十四首余光中的詩作,邀請晁岱健、曾葉發、陳偉光、鄧樂妍、陳家曦、趙菁文等中港台三地作曲家創作編曲、由香港音樂家演唱,演出將如何立體展現詩人的詩言詩韻?令人期待!

香港週2014「詩人的繆思—余光中詩歌音樂會」

10/24~25  19:30 台北 誠品表演廳

INFO  02-87735130

「文學與音樂」免費座談會

10/18  15:00台北市誠品信義店六樓視聽室

講者:余光中教授

嘉賓講者:許翔威先生(香港作曲家)、柯大衛先生(男高音)、趙菁文博士(台灣作曲家)

主持:邢子青先生

《逍遙遊》免費電影放映會

10/18  19:30  

10/19  15:00

台北市誠品信義店六樓視聽室

※免費座談會及電影會報名請洽:築文創藝術(02-87735130)

懷古映今的文字,古典與現代的融洽,余光中的詩作不但掀起現代民歌運動,六十年來兩岸三地的創作講學生涯,也反映了大時代的流轉。離開香港卅年後,中港台音樂家再次聯手,在台北香港週「詩人的繆思—余光中詩歌音樂會」呈現出這位華人文學巨擘的各種面向。

六十年創作生涯  融會東西成其大家

「大陸是母親,台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歐洲是外遇。」余光中曾對朋友這麼說。生於南京,廿一歲輾轉經香港定居台灣,赴美留學,先後在兩岸三地大學執教講學,自一九五二年台大外文系畢業出版《舟子的悲歌》,六十年創作生涯累積的詩、散文、翻譯、評論,建構出余光中的文字四度空間,在華文世界舉足輕重,問及在兩岸三地與留學的生活分別帶來什麼影響,他說道:「生在南京,中學時因為戰爭跟隨母親遷居重慶,雖回到南京念大學,但內戰再起無奈只能轉學廈門,前往香港東渡到台灣,流亡學生的思鄉感慨,以及不同地方的人文風情,都讓我的世界觀更加開闊。到美國留學的日子,更讓我接觸到大量的西方藝術文化,以至於我翻譯《梵谷傳》、翻譯英美詩選,評論東西文化新舊體裁的衝突,也讓我自己在文字創作上,始終追求著兼容並蓄,寫古映今,不斷試圖把舊有格律的好處,跟當今現代精神融合的巧妙,融合得自由自在。」

弭平東西文化、新舊體裁的衝突並加以融合,不只在文學創作上,作曲家、畫家、小說家也都會遇到類似挑戰,但余光中以「合金」的比喻來說明了當代藝文創作的特性:「就像是淬煉合金一般,不論是文學或藝術創作者,都要能清楚掌握各種金屬的不同特性,調配金屬之間合適比例,創造出全新成品,現代藝文創作者的創意便得以發揮,當代的新詩或是新音樂,常常讓讀者或聽眾覺得不滿意,縱然有一部分是讀者的程度不足,但有很大的問題,是出於創作者本身,只『破』而未『立』,把舊有的框架去除了,卻無法建構出令人信服的新局面。」

詩樂本一體  古典、搖滾都是音樂養分

一九七五年,楊弦在台北中山堂的創作發表會上,將八首余光中的詩作譜成歌曲,掀起現代民歌運動的狂瀾,〈鄉愁〉、〈江湖上〉、〈迴旋曲〉、〈民歌手〉等歌曲,高舉「唱自己的歌」的大旗。楊弦與羅大佑分別譜曲的〈鄉愁四韻〉,相隔七年,更標誌著現代民歌運動的起始與結束。余光中這些詩作裡頭,整齊的文字節奏,蘊含強烈的歌唱性,令人好奇在他詩人生涯中,音樂的養分,從何而來?「一九五八年第一次去美國讀書時,接觸到西方的古典音樂,我是非常喜歡的,也從那時候開始大量地閱讀西洋音樂史、聆聽音樂史不同時代的唱片,一九六九年第三次到美國,擔任客座教授時間,更接觸藍調、黑人靈歌、鄉村歌曲,及披頭四與其他搖滾樂,都讓我極為鍾愛;甚至回到台灣後,也寫文章介紹搖滾樂,更在中視的『世界之光』節目中,推廣搖滾樂,這些涉略,也許可說是我音樂上的養分。」

但余光中也不忘提醒——詩本身就是一種可吟唱的體裁:「古人吟詩,便是以即興、自由的方式,在快慢高低之間,將詩給唱出來,我也喜歡這樣的方式。因此若要說以詩入歌,不如說詩歌本就是一體,可以把一首好詩入樂,也可以只吟唱詩,甚至如同宋詞一般,可以為好音樂填入文字成為詞。西方古老的藝術哲學中,詩、音樂、藝術也是這樣密不可分。」

中港台作曲家受邀編創  十四首詩作入樂

喜歡古典音樂的嚴謹、也喜歡搖滾樂的直白,如同余光中的詩中,同時存在著古詩的對稱,與現代詩的自由。十月在台北舉行的香港週,「詩人的繆思」成為其中一個節目,將以十四首余光中的詩作,邀請晁岱健、曾葉發、陳偉光、鄧樂妍、陳家曦、趙菁文等中港台三地作曲家創作編曲、由香港音樂家演唱;其中有哪些令他印象最深的作品?

余光中表示:「這次『詩人的繆思』的內容,是去年十月在我離開香港中文大學卅年之後,華意堂以我的詩詞為主題,在香港作曲家曾葉發先生的帶領下,邀集香港作曲家、聲樂家、器樂家譜曲演奏演唱;同樣的陣容也在新加坡發表。在海上繞了一大圈,今年十月成了台北香港週的節目。若要說我印象深刻的歌曲,論深度,周鑫泉譜曲的〈答案〉取自我在美國時期的創作〈江湖上〉,當時我意識到自己『到底屬於台灣或中國?』這樣的身分認同問題,很不容易表達,卻在周鑫泉的筆下,將矛盾的心情表露無遺;論音樂的明快,馬水龍與陳茂萱的〈踢踢踏〉,取自〈小木屐〉,是我寫給我女兒的詩作,各式各樣的木屐,在大街小巷的聲響,在兩位作曲家的筆下,勾勒出非常生動明亮的畫面,都讓我非常喜愛。」

六十年的創作生涯,集合中港台三地作曲家編創,「詩人的繆思—余光中詩歌音樂會」將如何立體展現詩人的詩言詩韻?令人分外期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