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紀錄片雙年展,從今年起改為每年舉辦,讓大家年年都可看到秀異的國內外紀錄片作品。今年參展影片中也有幾部與表演藝術相關之作,如陳芯宜的《行者》、李凝的《膠帶》、黃明川的《一個女藝術家之死》等,展現藝術家的人生與創作。
2014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10/9~19 台北 新光影城、光點華山、府中15、國家電影中心4F
INFO www.tidf.org.tw/zh-hant
原本兩年一次屬於標案的雙年展,終於從今年起每年舉辦,正名為「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強調獨立觀點與創作精神,鼓勵亞洲與華語紀錄片的發展,新增「亞洲視野競賽」與「華人紀錄片獎」,並以「再見.真實」作為影展的核心哲學。
藝術家的生命掙扎
今年影展有上期介紹過陳芯宜導演的《行者》,還有一些與表演藝術相關的作品。《膠帶》是一部中國的紀錄片,也是一部舞蹈錄像,是導演李凝的舞蹈人生,生於一九七二年的李凝是劇場、電影導演與肢體藝術家,影片記錄了二○○五年到二○一○年十二月,他在濟南的創作與人生記錄。畢業於青島藝術學院雕塑油畫組,李凝某次看到編舞家金星的演出後,決定以舞蹈來創作,二○○○年創立了「凌雲焰肢體游擊隊」,他在街頭、廢墟等城市的各個角落演出,他裸身、他跳冰河,他用錄像記錄著一次又一次的行動,如同寺山修司,卻又更加生猛有力,在建設中如同工地般的巨大城市中,影像魔幻而超現實。他研究膠帶多年,將人與人被膠帶沾黏企圖掙脫又被黏住的狀況,發展出反覆的肢體動作,寫實又充滿創意,看完絕對會大受衝擊與震撼,將近三小時的作品,帶我們進入藝術家的掙扎、家庭、創作與慾望之中。
黃明川導演的《一個女藝術家之死》,記錄了去年年初因癌症過世的女性藝術家許淑真的創作生涯,二○一○年她與盧建銘獲得台新藝術獎百萬大獎,當場捐出來,給鶯歌被拆遷的撒烏瓦知部落,是歷年台新獎得主中僅有的一次。透過紀錄片,回顧她早年的私密創作,以三類組為背景的創作,到逐漸轉換了一種創作態度,對於環境與社群的創作計畫,交錯著在病床前接受訪問,對創作的想法,以及愈加旺盛的創造力,卻不敵病痛的折難。四十多年的生命,卻已經留給我們許多驚奇與感動。
冰天雪地中,兩個戴著紅鼻子的演員一絲不掛,一邊打鼓一邊走向鏡頭,如劇場般,在雪堆中找到衣褲一件件穿上,一個精采的鬧劇揭開《玻利維亞幻遊》的序幕。這兩個街頭藝人,一是攤販一是木匠,透過他們的穿針引線,帶我們進入玻利維亞的生活現場,將左翼思想植入人民劇場,透過默劇、音樂、詩文、說書、儀式,結合原住民神話與拉美人民苦難歷史,以嘉年華式多采多姿的熱鬧,來昇華苦難的歲月,展現南美特有的魔幻文化。
屬於人民的歷史影像
知名的世界音樂推手,大大樹音樂圖像的鍾適芳,這次到印度拍了一部紀錄片,雖然一如她的性格,但怎麼說在外國拍片與後製的困難都超越想像。這部《邊界移動兩百年》讓我們知道原來加爾各答有一群華人移民,在那兒扎根了一兩百年,影片透過耆老訪談回憶與他們的百工行業,以及印度電影中的華人,來追溯這些華人移民的故事。從英國殖民時期到孕育出第一位踏進寶萊塢的華裔明星,在種姓制度深蘊的印度社會中,他們面對了哪些困難,怎麼看待這個新的家鄉,怎麼與當地的固有的政經、種族、文化共處,如何在異域茁壯?新一代的認同與發展又是如何?
《示威嘉年華》記錄了二○一二年西班牙的全民大罷工抗爭。巴塞隆納大街上的歌劇院正上演明庫斯的芭蕾舞劇《唐吉訶德》,全片就用這舞劇的音樂,搭配上街頭所拍攝的影像,街頭焚燒,抗議群眾、警方對峙,店家拉下鐵門,明明是激烈的街頭抗爭,卻在悠揚的樂聲中,展現了無違和的反差畫面,更透過剪接影像的思辨,為當今失業青年的反撲留下歷史刻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