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諸相非相——畫禪(二)》(藝術家出版社 提供)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以畫說禪 心自在

認為自己是「無可救藥的禪子」,林谷芳參禪悟禪,「禪者」之稱名實相符。新作《諸相非相——畫禪(二)》延續前作從畫中談禪,畫的好壞不是重點,最主要的是以一個禪家的角度,提出畫中相關的公案,也就是「以畫說禪」。

認為自己是「無可救藥的禪子」,林谷芳參禪悟禪,「禪者」之稱名實相符。新作《諸相非相——畫禪(二)》延續前作從畫中談禪,畫的好壞不是重點,最主要的是以一個禪家的角度,提出畫中相關的公案,也就是「以畫說禪」。

曾聽過一則形容——走在路上,你只要看到一個人,一年四季都一樣穿得得像古人,那就是林谷芳不會錯!

認識他的人聽到這段話,無不會心一笑。而說出這段話的,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如此一位自在的人,還有一個獨一無二的頭銜,那就是——「禪者」——六歲有感於生死,高一開始習禪,出入禪、教、密卅年,不惑之後,方知自己是無可救藥的禪子……在禪的領域中,他的著作令人嘆為觀止。但談到文章的撰寫,翻著這本看似艱澀的新書,他的話語又再度顯露機峰:「這本書,我在一個半月裡就寫完了。」

以禪家角度  提出畫中公案

寫禪,永遠像是從他口袋中撈東西一樣。《畫禪》是他的專欄集結,寫完第一集後,原本不想再寫,但由於書中帶出了許多疑問,因此他決定「乾脆一次解決!」在《諸相非相——畫禪(二)》中,畫的比重比上一本還要大。當然,為什麼這麼畫?為什麼是一幅好畫?可以在字裡行間尋得蹤跡,但其中最主要的,卻是以一個禪家的角度,提出畫中相關的公案。也就是說更多著墨的重點,是在「以畫說禪」。

整本書分為四大篇章,前半部第一篇〈有佛處不坐〉講的是禪畫的筆墨。林谷芳認為「藝術的存在,形式是不可或缺的根砥」,人們之所以對當代藝術迷惘,源自於缺乏一種具體可申的形式要件。經典藝術的作品本身要會說話,但當代藝術的問題就在於「作品不會說話,而是藝術家在說。」因此在此處,他分成六項來述說一幅禪畫構成的六個形式要件,提供讀者一個參考座標。

接著第二篇〈無佛處稱尊〉,則是探討禪畫的內容。不像中國山水畫的「寄情」,禪畫多數畫人物,以理念或他方世界中的得道者,直接映現悟者的生命風光。而將第一篇的「形式」與第二篇的「實質」相加,自然能了解禪畫成立的條件在哪裡。

畫中有禪  禪中有畫

後半部的前半段〈不雨花猶落〉,以五篇文章與六位作者,介紹中國禪畫家的境界。最後的〈鳥鳴山更幽〉,更是從日本禪畫家的風光中,看出中、日禪畫之間的文化及畫風上的差異。有了前半部的理解,看後半部活生生的禪畫家,就能獲得更深一層的體會。

不立文字,寥寥幾筆勾勒胸中丘壑,其中的「空」,絕不是「虛」;機鋒轉語不拘泥於常規,一點一畫莫不寫出悟道者的境界。畫中有禪,禪中有畫,兩相結合莫不是林谷芳所說的「諸相非相」。而當我們也能夠與之靠近,那麼他的「自在」,也就離我們不遠了。

劇場未來式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