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適逢柏林圍牆倒塌廿五周年,柏林市政府擴大慶祝,除了請藝術家包德兄弟設計大型戶外藝術裝置《光之界線》,也邀請音樂團體在歷史場景演奏古典音樂。十一月九日倒塌紀念日當天,更由知名指揮家巴倫波英率領柏林菩提樹下大道歌劇院的柏林邦立樂團演奏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第四樂章,磅礡樂音中,讓人再度見證歷史的時刻!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柏林圍牆倒塌,原本充滿冷戰、分裂、截斷意象的牆,一夕變成和平自由的普世象徵。今年適逢柏林圍牆倒塌廿五周年,德國政府擴大慶祝這改變人類歷史的一天,以大型戶外藝術裝置《光之界線》Lichtgrenze,邀請市民與全世界一起到街頭上見證這歷史時刻。
柏林的表演藝術蓬勃發展,主辦單位策劃的時候沒忘了音樂的力量,音樂人成為慶祝重要的環節。大師指揮,歌手歡唱,管絃樂響徹全城。
《光之界線》讓圍牆再次消失
柏林圍牆倒塌之後,除了幾面留存為紀念碑之外,幾乎都拆光了。廿五年過去,東西柏林界線已經模糊,但是牆曾經把這個城市割裂為半,那暴力的邊界在人們的心中是個永恆的傷疤。為了讓各個世代都記住這重要的日子,德國政府編列預算,擴大慶祝,以《光之邊界》在柏林市區重建一道光的圍牆。
《光之邊界》的設計者為兄弟搭檔克里斯多夫.包德(Christopher Bauder)與馬克.包德(Marc Bauder)設計,花了超過一年半的時間打造。這對兄弟打造超過七千個承載發光白色氣球的基座,沿著柏林圍牆曾經存在過的邊界擺放,綿延十五公里。十一月七日,千顆氣球出現在柏林街頭,入夜後,晶瑩發亮的白色氣球,在城市裡建造了一道光的邊界。氣球裝置的高度,就是當年柏林圍牆的高度。十一月九日紀念日當晚,柏林人幾乎都來到了街上,目睹氣球逐一被釋放,整個柏林天空飄滿發光的白色氣球。氣球升空,光之界線消失在城市裡,象徵這道光之圍牆再度被人民推倒。每顆氣球都綁著小卡片,卡片上由民眾書寫,充滿公民對於自由與和平的渴望。
精采樂音讓人感受歷史力量
歷史的慶典少不了音樂人,以澎湃的音符,帶領人們重回歷史現場。
歐盟青年管絃樂團(The European Union Youth Orchestra)受邀在十一月八日這天,於查理檢查哨、圍牆公園、東邊藝廊等知名圍牆景點演奏音樂。此管絃樂團的成員年齡為十四至廿四歲,分別來自廿八個歐盟國家,廿五年前柏林圍牆倒塌時,他們都還未出生。透過親自在歷史場景演奏古典音樂,這些年輕的音樂家親自體驗了巨大的公民力量,廿五年前的事件他們無法參與,但是他們在廿五年後學會了在音符裡加入自由,讓這個慶典有更深遠的世代傳承意義。
十一月九日當晚,布蘭登堡大門前,流行樂手、古典樂手輪番上台獻藝。彼得.蓋布瑞耳(Peter Gabriel)在大型編制管絃樂的伴奏下,獻唱名曲〈英雄Heroes〉,磅礡懾人。在《光之界線》開始釋放氣球時,指揮家巴倫波英(Daniel Barenboim)登台指揮,率領柏林國家管絃樂團(Staatskapelle Berlin)演奏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第四樂章,音符隨著氣球升空翻飛,藝術裝置與古典音樂跨界結合,許多目睹這一刻的柏林人都忍不住熱淚。古典樂音中,柏林慶祝城市的轉型,姿態昂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