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倒下的磚牆前,舞者Ruth Amarante用粉筆畫著地板。(Oliver Look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走入PINA的舞台符碼/即將上場

那堵高牆,如何倒下?!

《巴勒摩、巴勒摩》幕後解密

一開場就倒下的一整面高牆,是看過《巴勒摩、巴勒摩》觀眾深深印在腦海的一幕,但要打造這驚世駭人的一幕,背後是如何發想,又如何實現?而這次邀請這支舞作訪台的國家兩廳院,又如何應對其中的技術挑戰?

一開場就倒下的一整面高牆,是看過《巴勒摩、巴勒摩》觀眾深深印在腦海的一幕,但要打造這驚世駭人的一幕,背後是如何發想,又如何實現?而這次邀請這支舞作訪台的國家兩廳院,又如何應對其中的技術挑戰?

有親臨過《巴勒摩、巴勒摩》現場的觀眾,偶爾會恍神跳針地反覆提及幾個關鍵字:高牆、煙塵、巨大崩塌聲響……當那堵高牆倒下,尖銳的碎石粉塵不只給舞台上的表演者們帶來惘惘威脅,也嚇壞了觀眾,但對舞台演出技術而言,這個讓人津津樂道的「製造廢墟現場」是經過縝密計算的:高牆如何倒下?面積多少?總重多少?舞台地板承重力能否負荷?舞台會不會被砸破?漫天煙塵如何控制?從演出布幕一拉下,這面高牆尚未倒下,就滾出各種細瑣又攸關全局的問題。

特製空心磚  打造一堵註定倒下的牆

因此,即便這場演出又潑水、又放狗、又灑沙雨、又燒報紙、又降下三棵重達四十到六十公斤的枝枒茂盛的大樹……但整個作品的核心仍是那堵在一開場就讓觀眾嘴巴開開、腦筋一片空白的牆──由五百塊磚、需耗費三小時所砌成(寬十四公尺,高五公尺,總重量為六點七到七點八公噸)。每塊磚頭由木屑與水泥構成,大約十二到十四公斤,大小為25x25x50公分,都是從德國送達,這次的演出將有兩部四十英呎長、一部廿英呎長的海運集裝箱載運舞台設備,其中廿英呎長的貨櫃就是專門留給這些磚塊的空間。

舞台設計帕布斯談起這個經典作時,曾說:「我們在烏帕塔北方的小鎮裡的建材工廠找到一種很特別的水泥與炭灰混合做成的空心磚(cinderblock)。我請他們特別為我們調製一批較堅固的磚,因為希望牆倒塌後還會保持一部分的磚是完整的、沒破的……在實驗階段時,舞者們在台上練舞,我就在後台以各種不同的磚塊築牆,大約堆到三公尺高之後,再用手試著將它推倒。那時,非常害怕自己會被壓死!就在牆倒下的那一剎那,在台上排練的舞者都被那巨大的聲音嚇得跳高一公尺!」(註)

當然實際演出時並非如此陽春地以人力推牆,而是有十個定位點,並由繩索固定,牽引崩塌,但如何讓這堵高牆安全地跌落就是個大考驗。

因此,最困難的還是舞台地板。

舞台地板夠強  才能邀來演出

為了這面牆,不僅烏帕塔舞蹈劇場與演出劇院協定四項保證:舞台要能承受牆壁總寬的重量;地板寬度必須百分之百超過牆壁所在的寬度;舞台與地基都必須要能承受自由落體的重力,為了防止磚頭打破舞台,舞台周圍都必須覆蓋鑲嵌進五十公厘的薄木板;任何人都不得橫跨過磚牆區域,舞台入口必須設置告示牌以策安全。兩廳院也找來了兩家結構技師團隊進行評估,與計算舞台地板負重力能否足夠與可能的因應工法。

整場演出會使用到的舞台深度約為廿二公尺,前舞台的寬度大約為十二到十四公尺,舞台高度為六點五公尺,防護線從前台邊緣往內六公尺,經由專業的鑑定測試後,戲劇院舞台結構雖能負重,但仍決定將升降舞台下降十六點五公分,另外定製木頭地板鋪在上面並另外加上舞團提供的塑膠地板,來解決刮地、撞擊的問題。

那漫天飛舞的沙塵如何解決?國家劇院的濕度長年維持在五十到六十度,但並非如歐美的劇院因氣候乾燥而多半配有加濕設備,雖以灑水的方式減輕沙塵問題,但仍然建議坐前三排的觀眾近距離享受感官震撼的同時,也別忘了攜帶口罩長保呼吸系統安康。

註:採訪古名伸、翻譯林亞婷,〈像在霧中尋索——專訪烏帕塔舞團舞台設計彼得‧帕布斯〉,《表演藝術》雜誌,第51期,1997.2。

劇場未來式廣告圖片
秋天藝術節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