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者Andrey Berezin頭頂著香菸製作的自由女神皇冠,安靜地坐在角落,穿衣打扮。(Laurent Philippe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走入PINA的舞台符碼/即將上場

充滿矛盾與宿命的人生縮影

碧娜.鮑許的《巴勒摩、巴勒摩》

《巴勒摩、巴勒摩》是為義大利西西里島首府巴勒摩市量身打造的舞作,多少影射了生活在這個以黑手黨著稱的無法之都裡的人生百態,以及無所不在的教會勢力。從開場的一整面空心磚牆轟然倒下後,舞者在滿地瓦礫中自在起舞,其中女舞者的強悍表現與男舞者的溫順態度,恰成對比,於是舞評人稱其為「鮑許最以女性為中心的成熟舞作」。

《巴勒摩、巴勒摩》是為義大利西西里島首府巴勒摩市量身打造的舞作,多少影射了生活在這個以黑手黨著稱的無法之都裡的人生百態,以及無所不在的教會勢力。從開場的一整面空心磚牆轟然倒下後,舞者在滿地瓦礫中自在起舞,其中女舞者的強悍表現與男舞者的溫順態度,恰成對比,於是舞評人稱其為「鮑許最以女性為中心的成熟舞作」。

2015TIFA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巴勒摩、巴勒摩》

3/5~7  19:30

3/8  14:30

台北 國家戲劇院

INFO  02-33939888

兩年前,倫敦趁著暑假奧運,也辦了非常盛大的「文化奧運」。其中舞蹈活動,除了各區發起的多元文化的舞蹈表演,展現倫敦族群的多樣性,以及鼓勵素人參與的“Big Dance”等大型廣場舞蹈活動外,最受矚目、也吸引最多外地來的舞迷(包括本人),就是密集的五週重演十齣德國舞蹈劇場大師碧娜.鮑許「世界城市系列」作品,例如即將在2015台灣國際藝術節上演的《巴勒摩、巴勒摩》Palermo, Palermo(1989)。(註1)

西西里島的人生百態

鮑許的作品,向來沒有太明顯的線性劇情,而是採取拼貼似的多線脈絡交織進行。其中,《巴勒摩、巴勒摩》這個為義大利長靴版圖下的西西里島首府巴勒摩市量身打造的舞作,多少影射了這個以黑手黨著稱的無法之都裡的人生百態,以及無所不在的教會勢力。

開演前,最令人好奇與驚訝的,就是舞台前緣築起來的一面空心磚高牆。磚牆壯烈地倒地後,碎片散落舞台。但舞者們,尤其穿著代表性高跟鞋的女舞者,或者甚至赤腳,巧妙地躲過地上破磚碎片,若無其事地,照常表演。

在這個三小時長的作品中,大約有六十幾個不同的場景接二連三地扮演著。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由舞團資深澳洲女舞者Julie Shanahan飾演的強悍角色。她非常霸道地指使身邊的男人服侍她,聽她的使喚:「握我的手!」,「抱我!」,「親我!」要求男人的愛。但卻帶有些自虐性,例如叫他們將真的番茄砸向她的臉!這種帶暴力性的畫面,後來也出現在她手持著槍,對著其他舞者,等等。

強悍的女人與溫順的男人

相對之下,男性的角色都較溫順許多。例如,舞團前藝術總監,也是資深男舞者多明尼克.梅西(Dominique Mercy),不停地用硬的生義大利麵條,一根根刺自己赤裸的身體,也是另一種偏激、自虐的行為。或如,高大的Andrey Berezin(替代已退休的捷克演員Jan Minarik),頭頂著香菸製作的自由女神皇冠,安靜地坐在角落,穿衣打扮。

當然,碧娜不忘讓舞者們一展身手,精采的舞蹈段落還是不可少。例如:身材不高但爆發力十足的男舞者Rainer Behr流暢的獨舞,或由整群女舞者整齊劃一,隨著歌謠集體舞動的畫面。

《巴勒摩、巴勒摩》首演後,到美國紐約等地巡演,吸引了不少舞評家發表他們的看法,部分節錄如下:

《巴勒摩、巴勒摩》是……鮑許最以女性為中心的成熟舞作。

──Anita Finkel (1991)(註2)

[鮑許]的編舞結構就是:持續性的比喻(metaphor for duration),就像我們人生裡的事件也是不停得,一個接一個進行著。

── Joan Ross Acocella (1992)(註3)

在陌生中找到自己,以及發覺自己陌生的一面,或許是最恰當的美學態度。

──Kay Kirchman (1994)(註4)

的確,也有人認為鮑許的「世界城市系列」,與其說是關於當地的特色,不如說,是透過旅行,讓鮑許與舞者們更進一步挖掘與面對他們各自對人生的體悟。

註:

  1. 鮑許受世界各國的劇場或藝術節,與德國共同委託創作的「世界城市系列」,到她去世時,共累計15齣作品。參考林亞婷等合著的《碧娜.鮑許—為世界起舞》。其中第15號為智利編創的“…como el musguito en la piedra, ay si, si, si …” (Like Moss on a stone《如石頭上的青苔》)(2009)是在2013年再版時,補上年表的(見新版204頁)。
  2. Anita Finkel, “Gunsmoke,” Royd Climenhaga, editor. The Pina Bausch Sourcebook: The Making of Tanztheater.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3), 160頁。
  3. Joan Ross Acocella, “Bausch’s inferno,” The Pina Bausch Sourcebook,216頁。
  4. Kay Kirchman, “The Totality of the body: An essay on Pina Bausch’s aesthetics,” The Pina Bausch Sourcebook,299頁。
志工真心話&答客問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