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道略演藝產業投融資大會」現場。(王泊 攝)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演藝投融資大會觀察 中國演藝產業未來仍混沌

去年底舉辦的「二○一四道略演藝產業投融資大會」,主要活動包含「資本青睞的演藝項目和企業」專題演講與演出介紹,雖然氣氛熱絡,但交易現況並非如此。由於中國演藝產業「三小五好」的特點,讓演藝項目的投資仍屬高風險,投資人因之卻步。但因政府的影子在市場中無處不在,在操作得當之下,這個市場反而有可能產生既符合市場需求且不失藝術品味的作品。

去年底舉辦的「二○一四道略演藝產業投融資大會」,主要活動包含「資本青睞的演藝項目和企業」專題演講與演出介紹,雖然氣氛熱絡,但交易現況並非如此。由於中國演藝產業「三小五好」的特點,讓演藝項目的投資仍屬高風險,投資人因之卻步。但因政府的影子在市場中無處不在,在操作得當之下,這個市場反而有可能產生既符合市場需求且不失藝術品味的作品。

二○一四年十二月廿六日,民間機構道略演藝產業研究中心舉辦的「二○一四道略演藝產業投融資大會」在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綜合樓多功能廳舉行。會中最主要的環節是知名演藝投資機構圍繞「資本青睞的演藝項目和企業」所作的專題演講,以及優選出的十個演藝項目路演(對演出項目的介紹)及與投資人的互動。這種場合對於有心投資或融資的單位無疑地是有效的,只是擠進兩百多人的現場氣氛雖然熱絡,但卻可以感覺得出那種熱絡似乎只停留在人際關係上,而少在生意上。

演藝產業混沌  投資人卻步

這種有些尷尬的氛圍,或者放大一點說是演藝產業的困境,在道略演藝首席分析師毛修炳以「中國演藝產業的投資前景」為題的演講中闡述得很清楚。他認為,目前中國演藝產業具有「三小五好」的特點。「三小」是指目前產業規模較小、機構規模小、成功概率小。「五好」是指,演出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全國演出管道網路基本形成;產業機構逐漸改變;產業鏈分工愈來愈細;產業融合加速,帶動作用明顯。顯而易見的是,對投資人來說,目前演藝項目的投資仍屬高風險,原因是演藝產業沒有固定的商業模式,成本相對高,且有專業門檻,讓投資人放不開手腳。未來的「五好」確實是感覺得到的趨勢,但是不是足以作為投資人鬆開手腳的依據,尚觀後效,因為投資人的本質是看近不看遠,沒有確定的、眼見為憑的盈利標的物是不會下手的。可以預見的是,演藝產業未來這幾年仍會停留在這樣混沌不明的常態中。

不論如何,雖然踉踉蹌蹌,中國的演藝界在觀念與實踐上很明確地是跑在產業化道路上的;反觀台灣,維持多年來一貫的政府補助生態模式,缺乏市場意識。兩岸表演藝術生態的差異,以及對待表演藝術態度的不同,值得相互了解與借鑑。

地理面積與人口的不成比例,讓中國的演藝與台灣的表演藝術就內容而言是有差別的。中國有許多表演類型是台灣沒有的,例如各地風景區的旅遊演出、針對白領觀眾的紓壓劇、上海流行的懸疑推理劇、這一兩年興起的粉絲戲劇、大型戶外音樂節與音樂劇(台灣當然有,但市場與規模無法比擬)等等,而恰恰正是這些台灣沒有的表演類型的產值撐起了這個產業。而我們所謂表演藝術所指稱的舞台劇、現代舞或音樂表演等基本上都被市場邊緣化,感覺得出藝術價值但看不出產值。這個投融資大會上發表的最具投資價值的六種演出項目是:旅遊演出、粉絲話劇、國際經典音樂劇或其中文版、音樂節、品牌動漫授權的兒童劇及兒童劇演出+培訓+兒童娛樂綜合項目,很明白地把我們所謂的表演藝術推向了產業的邊緣。

政策介入深  藝術也能有空間

但被邊緣化的表演藝術是否就完全無法在中國市場立足?不然,因為雖然中國市場化很明顯,但也就因市場很大,需要各種不同型態的藝術表達,林子大什麼鳥都有,而且有些稀缺的鳥還不能沒有。同時,因為中國市場並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單純的商業市場操作模式,微妙之處在於,絕大部分的資源掌握在政府手中,政策的重要性也就揮之不去,政府的影子在市場中亦無處不在,這就給運作者有許多操作空間。因此,在操作得當之下,這個市場反而大有可能產生既符合市場需求且不失藝術品味的作品。

中國演藝市場充滿了矛盾,甚至有時感覺畸形。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完全市場操作的產業,場館的租金、創作與製作的費用,甚至票價,都符合市場的規律;但與此同時,各種政策、資助項目及評獎,伴隨著審批制度與各種禁令,這個市場的複雜性與豐富,卻很能激發人的智慧與應變能力。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