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窺者劇團的32 rue Vandenbranden(Herman Sorgeloos 攝 London International Mime Festival 提供)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倫敦國際默劇節不「默默」 精采多元再創新局

每年一月登場的倫敦國際默劇節,是倫敦最悠久的劇場藝術節,今年邀來美國、法國、比利時、紐西蘭等地藝術家參與,更有許多從未在英國或倫敦演出過的作品登場。演出散見於倫敦不同場地,舞台多元,不僅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搭配場館原有的行銷管道,成功吸引喜歡這類型節目、卻不曾接觸過默劇節的新觀眾踏進劇場。

每年一月登場的倫敦國際默劇節,是倫敦最悠久的劇場藝術節,今年邀來美國、法國、比利時、紐西蘭等地藝術家參與,更有許多從未在英國或倫敦演出過的作品登場。演出散見於倫敦不同場地,舞台多元,不僅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搭配場館原有的行銷管道,成功吸引喜歡這類型節目、卻不曾接觸過默劇節的新觀眾踏進劇場。

想到「默劇」二字,腦中立即浮現的,總是塗白臉、帶上手套、戴著高帽子的表演者。然而倫敦國際默劇節(London International Mime Festival,LIMF)呈現的作品們則打破觀眾的刻板印象,結集舞蹈、肢體劇場、行動藝術和偶戲,帶觀眾領會突破文字語言藩籬的魅力。

自一九七七年創立,擁有近四十年歷史的倫敦國際默劇節,是倫敦最悠久的劇場藝術節。由製作人Joseph Seelig創立時,呈現的節目和藝術家多為英籍,在海外的知名度遠勝國內。時至今日,攤開默劇節節目表,藝術家陣容涵括美國、法國、比利時、紐西蘭;作品則多為新作,許多從未在英國或倫敦演出過的作品,藉此機會呈現在觀眾眼前。雖然默劇節總在假期結束後、陰鬱寒冷的一月登場,宣傳音量也有點兒「默默」,天氣卻沒讓戲迷卻步,場場票房告捷,許多製作甚至一票難求。

場地多元吸引新觀眾

默劇節的演出散見於倫敦不同場地,舞台多元,不僅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搭配場館原有的行銷管道,成功吸引喜歡這類型節目、卻不曾接觸過默劇節的新觀眾踏進劇場。著名的場地包括南岸中心、皇家歌劇院、巴比肯中心、沙德勒之井劇院,都是默劇節的合作夥伴。今年度從一月八日到卅日、長達廿四天的節目規劃,共有十八個劇團參與,其中不乏多次參加默劇節的藝術家再次回到倫敦上演新作。

受矚目的作品之一是在沙德勒之井劇院演出的《叢》Plexus,由法國藝術家奧赫良.伯希(Aurélien Bory)與日本舞者及編舞家伊藤郁女(Kaori Ito)共同合作。伯希在法國吐魯斯創立劇團Compagine 111,同時也擔任藝術總監。Compagine 111已多次參加倫敦默劇節,此次演出的《叢》為伯希和伊藤郁女在二○一二年共同創作的作品,作品名稱“Plexus”原文在解剖學上指血管或神經叢。舞台上可見超過五千根的黑色繩束,結成緊密而富有彈性的叢林。由伊藤郁女一人在繩束間獨舞,透過燈光和音效,讓只有黑白兩色的舞台搭配動作、變幻出極具張力的光影變化。舞台設計看似讓人無法動彈,伊藤郁女卻在其中遊走舞動、展現強大的力道,挑戰「動作」與「空間」之間的相互關係,非常吸睛。

窺者劇團讓人印象深刻

另一齣由比利時偷窺者劇團(Peeping Tom)在英國首次演出的32 rue Vandenbranden,則藉由演員紮實的肢體訓練,呈現超現實而又荒謬的劇情。根據導演筆記,作品的靈感一部分來自今村昌平執導的電影《楢山節考》,希望能藉由創作,探索人們無法擺脫來自家庭、文化因素、並追求自由的心理枷鎖。在荒野雪山中的兩座貨櫃屋中,六名男女間糾葛在求愛、甜蜜、背叛、尷尬等種種情緒中。劇情由演出的六位演員集體創作,讓觀眾時而發笑,時而感傷,赤裸裸地呈現荒地中的疏離和寂寞。兩位韓國演員Seoljin Kim和Hun-Mok Jung在舞台上展現的肢體動作格外顯眼,讓人印象深刻。

默劇節的演出並非全然沒有台詞,往往是將語言作為溝通媒介的功能降到最低,例如偷窺者劇團的演出,便安排演員唱起韓國流行歌曲。場內觀眾或許因識韓語而發笑,其他人若不明歌詞內容,依舊能感受劇情中刻意安排此舉的荒謬感。移除了厚重的文本,如何「說」一個故事、讓觀眾仍能理解及感受,正是這些作品迷人之處。儘管今年的默劇節方才悄然落幕,卻已經讓人期待起來年的精采節目了。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