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問台灣最厲害的管絃樂作曲家是誰?我不是指名氣很大,在課堂虎虎生威的大師。再扣除一些外地來的音樂家,金希文無疑是國內頂尖的管絃樂高手。不論是對大架構樂曲的結構掌握、成熟壯麗的配器法、雄厚多變的和聲…依筆者之見,實力不在世界級作曲家之下。金希文的作品完成度都很高,經得起資深樂迷「高手過招」的聆聽,加上以我們切身相關的生活、環境、思想做題材,愛樂者可以聽到親切的素材,確實值得大大推廣。
為讓國人有機會好好欣賞金希文的作品,兩廳院極罕見排出個人作品專場。不管主導者是誰,我都覺得是件令人欣慰的事。音樂界總算能愈來愈正確的,給下苦功筆耕的創作者較公平的待遇。這次除交響詩《夸父追日》是舊作,溫哥華交響樂團委託創作的第三號交響曲、為大提琴家范雅志寫的大提琴協奏曲,都是國內首度發表,足見其創作能量。
這麼好的作曲家,為什麼好像亮度不夠呢?要說金希文有較「弱」的地方,就是他嚴肅的個性。身為虔誠的基督徒,他的作品少了一點「使壞」的魅力。我絕無冒犯之意,但如果金希文走華格納、浦契尼、譚盾或洛伊.韋伯的路,早就紅透半邊天了。無論如何,他的音樂有其純粹性,這也是他可貴的地方,適合有「心」的人去聆聽。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藝術製作人,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