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馬戲團創始者艾斯特里在一七七九年蓋了一座圓形表演場。(本刊資料室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特別企畫/新馬戲大觀放眼世界/法國

人獸競藝

現代馬戲藝術的演化

現代馬戲團的成形,以十八世紀英國人艾斯特里成立職業馬戲團為起點。十九世紀起,馬戲節目内容隨著場地變寬而日漸豐富,人體特技表演的任務也逐漸吃重, 如今更在新馬戲藝術的誕生中,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

現代馬戲團的成形,以十八世紀英國人艾斯特里成立職業馬戲團為起點。十九世紀起,馬戲節目内容隨著場地變寬而日漸豐富,人體特技表演的任務也逐漸吃重, 如今更在新馬戲藝術的誕生中,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

雖然馴獸活動史前即有,羅馬時期便有馴熊師帶著他的熊走遍各個市集、節慶去表演,不過,現代馬戲團的成形,應以十八世紀英國人艾斯特里(Astely)成立職業馬戲團為起點。艾斯特里在一七七九年蓋了一座形似劇院的圓形表演場,當時的馬戲表演屬於城市的娛樂節目,觀衆皆為有錢有閒的階級。由於英國和法國政府先後在一六六〇年和一七〇一年訂下節目表演時的對話權規定,在馬戲表演中不能發表言論,因此,在艾斯特里馬戲團以馬技、馬術為主的節目中,是透過馬兒慢步或快跑的韻律來敘事,馬兒成為唯一的「代言人」。久而久之,逐漸單調無聊。一七六八年,有人在馬戲表演時不小心從馬上摔下來,由於「笑」果奇佳,老闆要求他第二天重複摔下來的動作,逗笑的丑角從此加入馬戲表演。

其實,小丑表演自古即有,至伊莉莎白女皇時期才被請上舞台。演變至近代,馬戲表演在換場時,為了填空檔,更常見丑角上陣逗樂,而且分工出三種不同的角色任務:白面丑(臉塗上白粉)專職牽出引子,笨丑August負責把事情搞砸,讓第三個的可憐蟲小丑受罪。在法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丑是法弟利尼(Fratellini)三兄弟檔,不過,在目前的馬戲表演中,白面丑已式微,笨丑則是偶爾充當道具,或坐在觀衆席看熱鬧。

戲劇情節與人體特技的加入

艾斯特里時期的馬戲形式,純粹以馬術配合軍樂,由騎士操縱表現,而當時的觀衆也大多身為騎士,欣賞時難免帶著批評的眼光。直到一八一五年,才有法國人Laurent Fraconis開創新的表現方式。Fraconis曾是艾斯特里的合夥人,他讓馬兒在馴馬師的長鞭指揮下起舞,使馬兒有較多自由展現肢體律動的空間。到了一八二七年,一齣廣受歡迎、歷久不衰的節目《聖彼得堡的郵差》從英國跨過海峽到歐洲大陸表演,開始將帶有戲劇情節的表演引進馬戲節目裡:一個郵差打扮的騎士,雙腳各站在一匹急奔的馬的背上,另有九匹掛著不同國家國旗的馬,從他胯下穿過,代表他經過九個國家的疆界。一八三二年,英國人Maria Taglieni更以一齣《空中女精靈》的舞蹈加入馬戲演出;當時她所穿的白紗舞裙名為「裙裾」(Tu Tu),就是後來的芭蕾舞裙。

十九世紀的馬戲表演節目內容,隨著場地變寬而日漸豐富,除了啞戲、雜耍外,也有其他的馴獸演出。不過,就雜耍與軟骨功等特技而言,應以中國最早開始,技藝也最精湛,遠自秦始皇時代就有王室「雜技」的創立,只是直到西方的馬戲團引進之後,始有中文的「馬戲」一詞出現。在歐洲地區,則是自文藝復興時期起,便有法國的Ravel家族以走繩索的表演為業,兼玩馬術和表演啞劇。一八五九年,法國的Blotin成為第一個從空中走繩索越過尼加拉瓜大瀑布的人,同年更有同胞Leotard在巴黎「拿破崙馬戲劇場」(現名「冬季馬戲場」)進行空中吊桿的表演,人體特技表演在馬戲節目中的任務自此逐漸吃重,到了今日,更在新馬戲藝術的誕生中,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

 

特約撰述|蔡春秀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