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行銷人士建議,有效行銷策略建立於知己知彼,各個劇團的規模資源或異,但是若能洞悉環境的趨向與脈動,彈性調度內外在相關資源,一樣可以爲劇團創造行銷上的佳績。
台灣的媒體環境近年來有著不小的改變,除了政策開放後一連串的蓬勃發展效應之外,網路的出現更造成一股革命性的衝擊,網路人口成高倍數增加,普及率一日千里,更重要的是網路打破了傳統媒體的資訊傳遞模式,直接、開放。
媒體一向是劇場處理行銷的重要課題,面對網路新興媒體,是不是可以激發出劇場在行銷上的新方向?3P表演藝術資訊網的行銷顧問邱哲政表示,網路與其他媒體最大的不同在於主動權的擁有,只要劇團願意,隨時可以製作自己的網站,傳達自己想要傳達給觀衆的訊息,不像其他媒體受限於版面、時段、作業流程與取向篩選等問題;此外,網路的好處是「一直在那裡」,一個演出訊息能出現報紙版面幾次?電視或廣播上的新聞只會在播出時段出現,觀衆錯過就錯過了,網路卻不受到這些限制,每個劇團可以因此拉長宣傳期,甚至在製作期間就開始與觀衆互動,呈現劇團的製作情況、進度或是與觀衆進行討論等等,這對於觀衆認同感的建立,將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根據邱哲政的觀察,網路人口與劇場人口有相當的同質性,譬如女性、上班族居多,以及普遍年齡較低的傾向,所以劇場利用網路行銷可說是相得益彰。
除了媒體的部分,目前國內單憑票房維持的劇團終究有限,而國家補助又僧多粥少,因此爭取民間贊助成爲許多劇團在行銷上的重要工作。曾多次擔任劇場製作人現爲廣吿公司負責人的孫天珍,因爲經常半義務地擔任藝術家朋友的經紀人,介於企業與藝術之間的「橋樑」經驗非常豐富,她認爲劇團不能有需要時才想到向企業募款,尤其是規模有限知名度不夠的團體,企業在所知有限的情況下,贊助意願自然有限。因此,孫天珍建議劇團應該有計畫地向企業介紹自己,譬如定期主動地邀集企業的公關,向他們說明劇團的屬性與發展計畫,形成長期的往來與溝通,在這樣的基礎上,募款的動作才不顯突兀,也不會一次定生死,即使沒有獲得贊助,關係仍在。另外,劇團對於尋求贊助的對象也要下功夫了解,與企業的理念是否吻合,類型是否相關等等,都應在接觸之前預先做好判斷與準備,否則冒冒然只會白費力氣。
然而,這些工作是否是一般劇團所能負擔的呢?「相談室」廣吿公司負責人李永喆以劇場過來人的角度認爲,除了少數中大型劇場得專門與專業地處理行銷工作之外,許多劇團的資源有限,如果眞把行銷當回事做,恐怕吃力又不見得有效,他的建議是,旣然每個劇團都有行銷的需要,相似規模與屬性的劇團何妨組織聯合團隊,共同聘用一組工作人員,旣可達專業要求,又不致成本過高。
事實上這些種種建議的背後更重要的指向是,有效行銷策略建立於知己知彼,各個劇團的規模資源或異,但是若能洞悉環境的趨向與脈動,彈性調度內外在相關資源,一樣可以爲劇團創造行銷上的佳績。
文字|趙文琪 劇場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