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被問及導演工作如何進行時,彼得.布魯克表示「我想,簡單地說,只有一個字一『工作』(work)。劇場裡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不斷地工作才能完成。」
六〇年代曾經領導過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以創新的形式重新詮釋莎翁經典名著的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從七〇年代開始,受當時法國國家劇院院長尙.路易.巴侯之邀,將工作重心逐漸轉移到巴黎。
因著福特基金會、法國文化部的贊助,位於巴黎印度移民區的「北方小丑劇場」(Theatre de Bouffes du Nord)完全交由布魯克職掌,他所創立的國際劇場創作中心也常駐於此。
一個法國的劇場,邀請一個英國人來當藝術總監,整個劇場就是爲了讓他對劇場形式、演員訓練進行「實驗」才存在?這聽起來也許有點奇怪,但是,它眞的發生在法國巴黎。
劇場就是需要不斷地工作
布魯克花了十年才將印度史詩《摩詞婆羅達》搬演成九小時的舞台作品,整個事件就像是現代神話一般。當筆者在夏特略劇院(Theatre du Chatelet)門前的咖啡館,問他是如何辦到的時候,他只微笑的說:「這需要時間、許多時間去完成。」
雖然布魯克已經出版過《空的空間》、《漂流的點》等書,以自己的筆去寫下他的劇場工作心得;但是,筆者仍然忍不住要他談談他是如何地進行導演工作。布魯克輕啜了一口卡布其諾之後說:「這個問題,我可以再寫五本書去說明……我想,簡單地說,只有一個字──『工作』(work)。劇場裡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不斷地工作才能完成。」
除了導演劇場作品之外,布魯克也導歌劇、拍電影。他今年的計畫是到東歐及比利時拍攝一部電影,明年和柏林愛樂的阿巴多合作推出歌劇《唐.喬凡尼》
當被問及有沒有可能到台灣訪問的時候,大師微笑地表示:「我很樂意,但是我的助理吿訴我,我恐怕得等到一九九九年才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