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專欄 Columns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
川普當選美國「變色」 表演工作者未來難料 / 16
-
漢堡易北河愛樂廳順利完工 明年一月正式開幕 / 17
-
莎士比亞環球劇場人事驚變 總監艾瑪.萊斯傳出離職消息 / 18
-
加碼文化建設 巴黎「戲劇城」預定二○二二年落成 / 19
-
九十九元的誘惑 水面上與水面下的票務系統 / 20
-
「靜安現代戲劇谷」 行政區合併後內容更升級 / 21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藝號人物 People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
殖民母國的印記 反映社會的工具 / 34
莎士比亞與印度 -
回到源頭 尋找現實的啟示 / 36
受印度文化啟發的當代劇場作品 -
寶萊塢莎士比亞 深刻融入社會脈絡 / 40
印度電影導演巴度瓦的「莎劇三部曲」 -
創作融匯東西古今 從多元孟買邁向國際 / 42
關於印度團體劇場 -
專訪《第十二夜》導演
阿圖.庫瑪 從自身源流 找到喜愛與真實的戲劇 / 46
即將上場 Preview
-
兩廳院聖誕音樂會
蕾茜.沃克 天使降臨的純淨嗓音 / 52
-
NTSO「海神家族與巨人」
馬勒與賴德和 「標題」交響曲的大膽相遇 / 53
-
「驅動城市」舞蹈平台 展演三地作品
台日舞作 以舞省思「三一一」災變 / 54
-
舞在古老的碰碰聲中
《織布│男人X女人》 織動傳統與當下的記憶 / 55
-
《關於生之重力的間奏式》
四種身體文本 交織多樣的存在 / 56
企畫特輯 Special
特別企畫 Feature
-
2016表演藝術回顧 / 58
-
新地標節目精采 餘各場館工期延宕
現象1:臺中國家歌劇院正式開幕,啟動中台灣藝術潮 / 60
-
指環相關製作頻繁 今年盛況只是「巧合」
現象2:處處華格納,台灣歌劇要起飛? / 62
-
全面刺激文化震盪 重新思考自我定位
現象3:與國際導演合作,啟發台灣演員什麼思考? / 64
-
在劇組內打造創作對話 委製共製助長相關需求
現象4:「戲劇顧問」角色浮現,豐實了創作厚度? / 66
-
洄游後重新認識土地 演出推廣尋共享
現象5:走出台北,藝術家駐地扎根 / 68
-
超越有距離的觀演關係 空間文本說更多故事
現象6:特定場域表演,打開劇場的多樣可能 / 70
-
腳踏實地拚藝術 人才需求僧少粥多
現象7:不再編導至上,「製作人」時代來臨? / 72
-
打破「美」的框架 尋索如何成為「人」
現象8:邀請素人跳舞,編舞家在想什麼? / 74
-
找老師找舞台 為「接班人」打造未來
現象9:前輩大師紛凋零,傳統戲曲界展開新世代培植 / 76
-
表演愈來愈「真」 虛實疆界模糊難辨
現象10:身體的真實展演,是表演藝術還是行為藝術? / 78
-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6
朱宗慶 台灣的榮耀 也榮耀了台灣 / 80
-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6
蔡博丞 國際舞壇新星 創製並重昂然前行 / 82
-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6
劉建幗 不拘傳統多元揮灑 翻轉故事獨樹一格 / 84
企畫特輯 Special
演出評論 Review
新銳藝評 Review
回想與回響 Echo
企畫特輯 Special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藝視窗 News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
瞬間的真實,管它一秒多少格 / 120
-
特別的禮物 給特別的你 / 121
友誼萬歲 讓我們交換禮物吧! -
戲友酒友,共創紀錄的同台戰友 / 122
金士傑與卜學亮 -
在吐槽中,不停轉動的友誼 / 126
焦元溥與嚴俊傑 -
偶戲的路上,有妳陪伴 / 130
鄭嘉音與石佩玉 -
耳令聲響起的科技生活群像 / 134
-
文青愛看片 年終大發威 / 136
-
從心所欲,踰矩何妨? / 138
-
讓我們跳舞吧 /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