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爾德劇團《麗南小姐》(Stephen Cummiskey 攝 2017香港藝術節 提供)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凝視此時、聚焦此地 「家事」反映世界脈動

2017第45屆香港藝術節預覽

將從二月中旬展開的第四十五屆香港藝術節,今年的主題是「此時此地」,企圖讓觀眾從演出中看見自己、看見家園、社會、邦國,也看見時代。在戲劇類節目中,更以「家族」為基底,探看各種時代各個國度的家庭,以小觀大讀取世界脈動;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香港藝術節自製節目《香港家族》三部曲,以香港所經歷的幾個重大事件為背景,寫出一家人在時代變遷裡、個人處境中、歲月歷程間的種種關係。

將從二月中旬展開的第四十五屆香港藝術節,今年的主題是「此時此地」,企圖讓觀眾從演出中看見自己、看見家園、社會、邦國,也看見時代。在戲劇類節目中,更以「家族」為基底,探看各種時代各個國度的家庭,以小觀大讀取世界脈動;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香港藝術節自製節目《香港家族》三部曲,以香港所經歷的幾個重大事件為背景,寫出一家人在時代變遷裡、個人處境中、歲月歷程間的種種關係。

第45屆香港藝術節

2017/2/16~3/18

INFO  www.hk.artsfestival.org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思想裡欲明明德之人的進程,卻也表現了每個個體生存的空間,好像一個不斷擴大的同心圓,在家庭裡、在國家體制下、世界潮流中,第四十五屆香港藝術節以「此時此地」作為主題,它將帶領觀眾從這許多精心選粹、來自全球各地與香港本地的一流演出中,看見自己、看見家園、社會、邦國,也看見時代。

相愛容易相處難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其中的一大焦點,選擇以「家族」為基底,參與邀請的演出劇目,內容背景也從跨越時空與疆界:從亞瑟.米勒的經典劇作《都是我的孩子》All My Sons,到紐約公共劇院(The Public Theatre)於二○一六年隨著美國總統選舉時程推衍而逐步完成的《大選年的家庭》三部曲The Gabriels:Election Year in the Life of One Family;同時也有如《埃及式最後晚餐》The Last Supper這般,擁有獨特文化背景的家庭場景;以及愛爾蘭都爾德劇團重新搬演由現已因舞台劇《枕頭人》及電影《殺手沒有假期》等作品,成為全球知名編導的馬丁.麥克多納(Martin McDonagh),廿年前初時啼聲即一鳴驚人的劇作《麗南小姐》The Beauty Queen of Leenane。當然,此次的家庭重頭戲,絕對是香港藝術節自製節目《香港家族》三部曲,甫以《樹大招風》一片獲得金馬獎最佳編劇的龍文康,將以廿世紀末至廿一世紀初,香港所經歷的幾個重大事件作為背景,從一次次的家族聚會,寫出這家人在時代變遷裡、個人處境中、歲月歷程間的種種關係,細細品味平凡家庭中,那些暗潮洶湧的情感,說與不說的哀愁與愛、仇。

不只現代戲劇以這樣的子題出發,傳統戲曲的演出劇目,也有著從家族關係往外延伸的意象,由武文雙全、跨越京劇與粵劇的資深演員劉洵,擔任藝術指導兼劇本創作之一的新編粵劇《漢武東方》,即是以漢武帝初即皇位時,朝廷因受竇太后及外戚掌權,有權無實、有志難伸的故事出發,要安內穩定政權、也得攘外對抗匈奴,不僅如此,身邊還有個自視甚高、機靈過人的臣子東方朔。兩人即使憂國為民、君臣相依,卻仍有謀略各異、路線不同的時候,相互爭輝、各出奇招,鬥智、鬥嘴也鬥力,成了一幅既幽默詼諧,又共為天下百姓並肩努力的皇室人物像,且看身處其間的天子漢武,該如何齊家、治國。

另外,此次香港藝術節的閉幕演出,即是去年九月由藝術節協會與舊金山歌劇院聯合製作的歌劇版《紅樓夢》(參閱本刊第286期),以西方歌劇形式表演並運用東方樂器產生畫龍點睛的效果、邀請當今享譽國際的重量級華人藝術家參與創作的這部文學經典,從華美精緻的舞台與服裝設計,到嚴謹修訂改編、深度聚焦刻劃的故事人物,終於要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亞洲首演,對台灣的觀眾來說,光為此盛事一遊香港,即可謂值回票價、不虛此行了!

楊納傑克科幻歌劇  融合懸疑深思人性

音樂類節目部分,今年將於台灣國際藝術節到訪的波蘭裔鋼琴家安德佐夫斯基,搶先在香港登台,與創立於莫札特出生地的薩爾斯堡室內樂團,一同演繹多首莫札特及海頓的協奏曲;曾多次來台、被譽為「當今最傑出舒曼詮釋者」的喬治亞鋼琴家薇莎拉茲,這次訪港不僅舉辦獨奏會,還要與歐伊斯特拉赫(港譯歐伊斯特拉夫)絃樂四重奏合體,詮釋舒曼與布拉姆斯的兩首鋼琴五重奏,上半場有了大師薇莎拉茲的加持,相信下半場屬於四重奏自己的演出,也將讓在座樂迷深入認識這個聲勢看漲的年輕團隊。第四十五屆香港藝術節也與捷克布爾諾國家歌劇院(National Theatre Brno)合作,平行輸入三場歌劇院的頂級演出。這個孕育出作曲家楊納傑克與作家米蘭.昆德拉的城市、這個讓德弗札克終其一生醉心、熱愛的國度,這個有著百年歷史的國家歌劇院,將帶著他們引以為傲的音樂傳統、融合古今的當代製作,踏上香港的舞台。除了搬演楊納傑克的經典作品、德弗札克的《聖母悼歌》,二○一四年布爾諾楊納傑克藝術節的歌劇製作《馬克普洛斯檔案》亦將首度巡迴至亞洲。

對不熟悉歌劇的當代觀眾來說,《馬克普洛斯檔案》或許是個絕佳的入門作品,楊納傑克的歌劇改編自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Karel Capek)的同名劇作,恰佩克的寫作形式多變、才氣縱橫,最為世人所知的,除了許多富有童趣與哲理的寓言故事,還有於廿世紀初,因《萬能機械人》劇本而創造出的 robot 一詞,而《馬克普洛斯檔案》正是個以科幻題材為基底的故事,主角是位因藥物實驗而意外獲得永生的歌劇名伶。這樣的設定雖然不算特殊,但恰佩克卻加上了新的元素:即使得以因藥劑而不死,其功效卻無法保持外貌永遠年輕。於是,這位本姓馬克普洛斯的女子(當然她已多次更名,否則身為台上巨星,怎麼可能不被戲迷發現),必須即時找回藥方、搶救美貌,然而,不老、不死,百年來早已完成畢生所願,面對石榴裙下一代換過一代的追求者,幸福何在?此生又該何去何從?從此切入、探究的寓言與省思,亦是原作者恰佩克的長項之一。

楊納傑克的《馬克普洛斯檔案》全劇以捷克語編寫、演唱,而導演大衛.拉多克更是將上述的種種奇幻以寫實方式強調、呈現,演出有著宛如電影場景般的視覺設計效果,亦突顯原劇裡的各種元素:挖掘家族祕辛的懸疑氣氛、關於身分真相的質問推理、步步籌劃推動的奪藥陰謀、身邊揮之不去的露骨慾望,以及女伶對於自身的提問、未來的方向與永生的缺憾等等。演出女主角的瑞典女高音安娜蓮娜.佩爾森(Annalena Persson)精湛的表現,配上其高挑的身形,一站上舞台就能震攝全場,有著睥睨裙下男子的傲慢、有著永保青春的活力,更具備得以詮釋跨世紀歌劇明星的技巧與實力,自三年前於布爾諾首演至今,這個角色非她莫屬。題材鮮明、場面細膩,得以帶給觀眾如觀影般的享受,長年與布爾諾國家劇院合作的導演,也加入了不少現代手法和個人詮釋,當曲終人散、大幕將落之時,那個年復一年困在舞台上、困在永恆裡的她,會如何抉擇?落幕,難道就能結束嗎?這檔案將如何作結,還待觀眾入場體會。

當劇場遇上魔術,打開故事的可能廣告圖片
夏佑體驗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香港家族》三部曲  飯桌上映照時代群像

由金馬獎編劇龍文康原創、新生代導演方俊杰執導、香港藝術節協會製作的《香港家族》三部曲,是個橫跨廿年的家庭故事,一切都從「回家吃飯」開始。家族聚會的眉眉角角,熟悉的面孔、一同成長的回憶,那些需要更新的境況、未能與家人道的經歷,甚至也有不熟悉的新成員參與其間,這樣的故事不管怎麼說,總令人好奇,或許是八卦心態使然吧,當中卻也必然有著許多與自身、自家相似的情節、人物、事件、困境,畢竟這是屬於我們的時代群像。

背景年代  設定在三個重要階段

《香港家族》三部曲的背景年代,分別設定在一九九六年(回歸之前)、二○○四年(SARS之後),以及二○一七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之前(演出也將在三月廿六日投票前結束)。這樣的編劇安排,導演方俊杰說是「很聰明的選擇」,他正在加緊排練、也做了不少資料蒐集,「對我來說,這廿年是蠻深刻的,也會跟演員們互相分享、回憶,這段日子香港人是怎麼走過來的。」方俊杰特別提到台灣人也感同身受的SARS風暴,對於首當其衝、疫情較台灣更為嚴重香港來說,是非常大的傷口,「不只是病,從那之後我們的經濟狀況是直接從高處掉下來了,沒時間準備、無法預防,只能默默承受一切變成這樣,那時候的感覺是,整個社會是很不開心的。」即使不直接演繹SARS當下的衝擊,但重創後的餘波,卻是第二部曲裡不能忽視的氛圍。

他說到當時全港的無力感,與現在一邊檢視資料、一邊回頭去看中國當時給予的好處和政策,「也發現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他們會同時存在,」譬如香港復甦後卻面臨的更多政治力壓迫,也連接到第三部曲的發生背景,今時今日的社會現況。「以前香港人對我來說,是不太理會政治的,只要能生活、能賺到錢,我們香港人說『搵食』,找吃的,這樣就好了,其實是蠻現實的,現在大家才發現已經不能不理了。」

千絲萬縷  細膩呈現家人情感

今年才卅三歲的方俊杰,有資格接下香港藝術節自製的大型三部曲演出,家族戲算是他的強項。去年他帶著導演作品《最後晚餐》受邀至高雄春天藝術節演出,也曾與黃秋生、吳君如、甄詠蓓及這次《香港家族》三部曲的主要演員潘燦良等人,一同合作《狂揪夫妻》(改編自 The God of Carnage,亦同電影《今晚誰當家》與綠光劇團《文明的野蠻人》),從同桌吃飯的一對母子到互相詰問的兩對夫妻,這次他得著手面對一整個家庭,方俊杰也說:「這樣的戲蠻難排的,非常要求演員細微的表演、細膩的動作,有時候你說一句話,我聽了不順耳,表面上沒有反應,因為是一家人嘛,可是得讓觀眾去感受那個角色的生命。一邊演還要一邊吃飯呢,可以記得什麼時候講台詞嗎?輪到你了,一開口飯還吃一半?」他笑說,全要花心思排出來,難就難在還要不留痕跡的自然。

然而排練三齣跨越廿年的戲,方俊杰也說,「現在很困難的一個部分是,每部曲中間都隔了好幾年,觀眾怎麼知道你發生了什麼事?」這些戲與戲中間,屬於角色的背景塑造和建立,就得一點一點跟演員慢慢工作出來,然後才能表現舞台上的改變,「第一部曲,觀眾看到他們一家人的關係是怎麼樣,會有一個概念,再進去看第二部,時間過了,你會發現他們關係怎麼變了,覺得有一點奇怪,卻又會好奇這個轉變是怎麼來的,就會想要看下去。」這個改變幅度,說起來玄妙,「如果一下子轉太大,觀眾就不相信你是同一個人了,」時代在變、關係在變、人也會變,各種不同層次的變化,對於專注細節的方俊杰來說,有他擅長刻劃之處、亦不失為一大挑戰。(陳茂康)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