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劇《西貢小姐》重回百老匯,直昇機畫面不變,其所引發的爭議卻有所改變。(《西貢小姐》劇組 提供)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西貢小姐》重登百老匯 當年爭議再掀餘波

曾是百老匯史上最受歡迎的音樂劇之一,《西貢小姐》繼二○○一年落幕後,時隔十六年於今年三月起復排重登百老匯,也備受矚目。這齣劇當年就引發不少爭議,如亞裔演員在劇中的比重問題,但原劇中流露的「白人是亞洲的救星」及「亞洲女人一心想嫁美國人」的殖民主義心態,復排演出也無改善,依然讓亞裔人士不滿,因此仍有人呼籲拒看。

曾是百老匯史上最受歡迎的音樂劇之一,《西貢小姐》繼二○○一年落幕後,時隔十六年於今年三月起復排重登百老匯,也備受矚目。這齣劇當年就引發不少爭議,如亞裔演員在劇中的比重問題,但原劇中流露的「白人是亞洲的救星」及「亞洲女人一心想嫁美國人」的殖民主義心態,復排演出也無改善,依然讓亞裔人士不滿,因此仍有人呼籲拒看。

《西貢小姐》Miss Saigon是百老匯史上最受歡迎的音樂劇之一,從一九九一年到二○○一年演出超過四千場,世界巡演不計其數;但它也是百老匯史上引起最大爭議的作品之一。今年三月起復排重登百老匯,部分爭議已經事過境遷,有的則仍是餘波蕩漾,見證十六年時光,不足以平復所有的風風雨雨。

《西貢小姐》是歌劇《蝴蝶夫人》的音樂劇版,創作團隊把時空從十九世紀初的日本長崎搬到越戰時期的西貢,美國大兵與越南酒家女相戀,山盟海誓,但西貢淪陷,兩人失散。回到美國的大兵另娶美國妻子,酒家女逃難到泰國曼谷,吃苦忍辱撫養兩人的孩子,三年後美國大兵得知越南妻子下落,尋到曼谷,酒家女見到日思夜想的丈夫已經另結新歡,自己所有辛苦都白費,選擇自殺好讓兒子能去美國開創美好未來。

白人演亞裔  引發亞裔演員不滿

此戲一九八九年先在倫敦上演,票房口碑皆得意,下一步自然是進軍百老匯。製作人麥金塔(Cameron Mackintosh)宣布要引進全班倫敦卡司,這在兩地劇場界互通有無是很常見的,因為可以向觀眾宣傳看的是原汁原味。但這回出了問題,因為劇中主要人物酒家老闆「工程師」一角,在倫敦是由白人Jonathan Pryce演出,這個角色是法越混血,所以嚴格說來長得什麼樣子是可以有彈性的,但Pryce在化妝上突出了東方人的弔稍眼,對於經歷過民權運動的美國亞裔演員來說,允滿種族偏見,所以他們要求,既然製作單位要讓這個角色亞洲化,那就應該由亞裔演員來演。

兩地劇場界都有工會保障工作權益,跨海的演員,必須經工會批准,紐約亞裔看準了這點,集中火力向工會施壓,取得工會拒絕放行的承諾。但這惹毛了麥金塔,他宣佈如果Pryce不能來,整齣戲也不必來了。

麥金塔是倫敦、紐約兩地最成功的製作人之一,尤其在當時,挾著《貓》、《悲慘世界》和《歌劇魅影》的威風,正是喚水可結凍的聲望尖峰,他的威脅誰也不敢小看。抗議者的訴求原來是有道德正當性,但另一方也提出道德訴求,說這齣戲可以給亞裔演員帶來許多工作機會,藝術不該看膚色,而是看實力(極具影響力的《紐約時報》劇評Frank Rich也力捧Pryce),連紐約市長也選了放行的邊站,逼得工會推翻原來的決議,讓Pryce登上百老匯(之後還拿下東尼獎)。

風風火火的抗議,雖然沒有達到原本的訴求,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效果。首先是Pryce在百老匯的扮相改了,沒有戴假鼻子裝弔稍眼。而《西貢小姐》後來的全國巡演,亞洲角色(包括工程師)一律由亞裔演員演出,多年下來,確實給了許多亞裔演員上台的機會。

劇中殖民主義意識形態  仍未改善

但工作權益不是此戲唯一讓人詬病處。許多亞裔、尤其是越南裔,對戲中流露的「白人是亞洲的救星」及「亞洲女人一心想嫁美國人」的殖民主義心態,都覺得難以消受。這個意識形態的問題,連到了廿一世紀的復排裡,也還是沒有改善,因此仍然有人呼籲拒看。

越戰是美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由反戰運動帶領起來的反國家威權主義、對民權和民主的追求,改變了一整代人對政府的態度。《西貢小姐》的創作動機,也許只是想把一個浪漫愛情故事,放在動亂的時代下,好增加催淚效果。沒想到碰觸到美國社會裡一個人言言殊的敏感傷口,帶出其他問題,證明了藝術不能自外於政治歷史大環境。

劇場未來式廣告圖片
秋天藝術節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