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團首席姜智譯擔任錄音指揮。(林韶安 攝)
TSO精選 TSO Choice

擷取一段時空 讓TSO以樂相伴

TSO新專輯《品味——TSO精選小夜曲》

為了音樂教育的推廣與普及,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未來每年皆有影音錄製計畫,今年則推出《品味——TSO精選小夜曲》,收錄多首絃樂名曲。錄音指揮由樂團首席姜智譯擔任,他表示,樂曲都是從完整交響曲中抽出來的,不是澎湃激昂的段落,而是集合鮮少在音樂會中單獨拿出來演奏的樂章,這些具有一點深度,卻又優美悅耳的旋律,常讓人懷疑似曾相似卻又想不起在哪裡聽過。透過這張專輯,愛樂者不但可以發現「想要找的,原來都在這裡」

為了音樂教育的推廣與普及,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未來每年皆有影音錄製計畫,今年則推出《品味——TSO精選小夜曲》,收錄多首絃樂名曲。錄音指揮由樂團首席姜智譯擔任,他表示,樂曲都是從完整交響曲中抽出來的,不是澎湃激昂的段落,而是集合鮮少在音樂會中單獨拿出來演奏的樂章,這些具有一點深度,卻又優美悅耳的旋律,常讓人懷疑似曾相似卻又想不起在哪裡聽過。透過這張專輯,愛樂者不但可以發現「想要找的,原來都在這裡」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稍縱即逝。」這段樂理課本開頭的文字,代表著音樂抓不到、留不住的屬性。無論是哪一件作品,只要開始了,就代表需要在一個固定的時間鋪陳,到了結束之後才終於完整。這段期間,唯有在同一時空之中經歷所有才能引發共鳴,因此一旦錯過,便無法回頭。然而錄音工程的發明、設備的更新及大量的運用,卻大大地顛覆了傳統音樂欣賞的模式與論點,讓每次演奏都是獨一無二、絕無僅有的藝術,終於有了一個永久保存的機會。

以絃樂名曲為主  新專輯優雅現身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從一九六九年創立至今,以經典的交響曲與歌劇製作聞名。除了致力於節目製作內容的精進與藝術成就的精進之外,更肩負著音樂教育的推廣與普及之重責大任,每年皆錄製教育性質音樂會實況DVD《育藝深遠音樂會》,深獲各界好評。今年,樂團特別在樂季進行當中撥冗錄音,以《品味——TSO精選小夜曲》A selection of serenades from TSO為名,收錄悠揚動聽的經典名曲。紫色包裝上不但有鏤空的主題字樣,在中央白色原點透出CD襯底的亮光,營造出漫天星星閃耀的靜謐。跳脫出一般政府出版品生硬、規格化的既有印象,此張專輯由裡而外映照出一種溫柔親切的質感。

專輯以絃樂名曲為主,有情感豐沛的艾爾加(Edward Elgar)《e小調絃樂小夜曲》(作品20)第一樂章、德弗乍克(Antonio  Dvořák)《E大調絃樂小夜曲》(作品22)第一樂章、如芭蕾舞般優雅的柴科夫斯基(Pyotr Tchaikovsky)《C大調絃樂小夜曲》(作品48)第三樂章、熱門廣告配樂的蘇克(Josef Suk)《降E大調絃樂小夜曲》(作品6)第一樂章、感人肺腑的巴伯(Samuel Barber)《絃樂慢板》,以及馬勒(Gustav Mahler)《升c小調第五號交響曲》第四樂章。

抽選交響曲中樂章  熟悉樂音溫暖陪伴

錄音特別商請樂團首席姜智譯擔任指揮,對於曲目的安排,他說:「這些樂曲都是我跟首席指揮瓦格(Gilbert Varga)商量而成的。絃樂當然是我的拿手曲目,既然主題定調在絃樂,就挑一些不那麼耳熟能詳、也不是太冷門,卻是生活周遭如廣告、電影配樂裡面常常聽得到的小片段。樂曲都是從完整交響曲中抽出來的,不是第一或終樂章澎湃激昂的段落,而是集合鮮少在音樂會中單獨拿出來演奏的樂章。」

前四首都是「絃樂小夜曲」,在音樂處理上的張力表現細膩、手法也相當漂亮。巴伯《給絃樂的慢板》原為絃樂四重奏版,由於義大利的指揮家托斯卡尼尼聽過這首作品後,極力催促作曲家將其中的第二樂章改編,因此他完成《給絃樂的慢板》。旋律單純寧靜,卻散發出悲思、茫然又隱藏著哀慟的氣息。電影《前進高棉》、《象人》及《羅倫佐的油》都採用了這首樂曲的片段。美國羅斯福及甘迺迪總統的葬禮,及二○○一年BBC管絃樂團為九一一攻擊事件死難者舉辦的追思音樂會,都曾演奏此曲。而壓軸的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第四樂章由豎琴與絃樂引領出的單一主題徐緩地展開,它蜿蜒整個樂章。儘管形式單純、旋律簡單,但其凝聚的美感與誠摯之情卻深深地撼動聆者的心靈。由於完成於婚後不久,因此堪稱為作曲家寫給妻子最美麗的情書。

「刻意緩慢、抒情的樂曲讓聆聽者不管在任何場域中聆聽,都能產生一種默默陪伴、撫慰心靈的感覺。」姜智譯認為這些具有一點深度,卻又優美悅耳的旋律,常讓人懷疑似曾相似卻又想不起在哪裡聽過。透過這張專輯,愛樂者不但可以發現「想要找的,原來都在這裡」,樂團也可以進一步達到推廣教育的效果。而整張專輯聽起來,最大的感受是絃樂團優美的音色。由於TSO首席指揮因出身絃樂背景,經過這幾年與樂團的合作下,TSO絃樂大幅進步,恰巧能從這張專輯裡看到這豐碩的成果!

從首席到指揮  姜智譯首度與TSO共舞

第一次從TSO首席的身分轉為指揮、與同事合作,姜智譯客氣又靦腆:「其實我擔任指揮的工作已經很久,但因為在樂團的首席身分,工作還是得要慎重權宜。在北市交裡,我從來沒有直接指揮樂團,所以這次算是第一次。我感到很榮幸、也很驕傲。」事實上,姜智譯帶領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附設室內樂團已經超過五年,這個為了與市民近身接觸所成立的樂團須年滿十八歲、經過招考才能進入。雖不是職業樂團,然而團員個個臥虎藏龍,不乏音樂科系畢業,從事教學並且有相當能力者。曾與多位國內外名家如曾耿元、Ernest Hoetzl、楊喬惠、David Grimal等人同台。因此沒有一定的功力,絕對無法駕馭。

在TSO至今十九年,與無數指揮工作過,姜智譯得意地笑說:「我有很好的機會可以學習,而且我『上課』很專心。」由於指揮最常交流的樂團成員就是首席,因此不管是樂團的客席或首席指揮,他都聚精會神,從他們身上觀察如何有效率地跟樂團排練。如此經驗豐富的閱歷,連指揮專業的學生都不一定能擁有。

掌握效率與默契  尤子澤打造完美錄音

與現場演奏相比,聆聽錄音無法使觀眾凝視演奏者的肢體語言、聽到呼吸聲音,無法觀察對方的臉部表情、感受手指巧妙運作,即使是淋漓盡致的演奏,也少了份「當下」那份震懾人心的悸動。然而此次擔任錄音、擁有金曲獎最佳錄音頭銜的尤子澤,卻是一位能夠保留將以上的視覺保留在聽覺上的錄音師。在錄音之前,樂譜上滿滿的記號就是他用心做的功課。面對團員,他將聲音表情仔細解釋、將樂團調整最理想的位置。就因為慢板樂章的演奏需要高度的張力,表現往往在第一或第二次最好,因此為了不消耗精神,「效率」與「默契」便是他掌握的關鍵。「做好準備之後,錄完就不回頭了!」尤子澤盡力維持樂團的平衡,絕不多次錄音之後再精心雕琢、剪剪貼貼。對他來說,錄音師的工作就是「capture(擷取)一個空間」,盡力將演奏的氛圍完整地記錄下來,無怪乎他的作品總有靈魂存在。

一份專輯的完成,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醞釀、策劃、練習、錄音及後製等等。但也因為如此,錄音製作可說是樂團指揮、演奏家、錄音師與行政人員們心血的結晶。它記錄了樂團的聲音、刻畫了成長的印記,也無形中成了樂團的形象與品牌的象徵。即使錄音費時耗力,卻因為能夠無限次重複播放,因此更容易被反覆聆聽。作為TSO一場音樂會後的餘韻也好、或作為一張向新朋友介紹自己名片的也罷,這代表樂團的聲音,總在我們的身旁溫柔地陪伴。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