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而言,陸逸軒的演奏觸鍵較為輕巧、速度飛快而精準、節奏自由奔放卻能聽出細膩設計;而由他近年來所參與之比賽或演出內容觀之,則可窺見其探索樂曲範圍之廣泛。我們可以放心期待這樣具有獨立思考又抱有熱情學習心的音樂家不斷成長,為我們在鋼琴樂曲演出的限度當中帶來任何新的可能。
鋼琴詩人陸逸軒鋼琴獨奏會
6/7 台北 國家音樂廳
華人界再現鋼琴詩人 抒情詩意展琴音
陸逸軒是第十七屆蕭邦鋼琴大賽第四名,比賽演奏時的詩意令人著迷,許多巧思設計亦讓人津津樂道。此次來台的演出曲目多變而具表現性,令人期待。
開場的莫札特輪旋曲與舒伯特的即興曲可視為一套組合而成的演出。兩首樂曲旋律像是男童聲與男中音一般,清新與溫厚形成巧妙的對比,兩曲搭在一起令人想到蕭邦的op.22前段平穩的行板:如歌的高音旋律似莫札特,反覆的分解和弦伴奏則如舒伯特。陸逸軒在兩首樂曲當中保持了單聲部的旋律清晰,不因對唱旋律而顯喧賓奪主;彈性速度的處理雖顯得過於自由,然而以旋律引領著樂曲的前進也正是莫札特與舒伯特的精神之一;樂曲中外聲部的適度對唱、層次分明的音量表現甚至類似於塊狀力度,這些都展現出一種復古的樸質精神,亦展現了他在樂曲當中表達了一種有限度的自由詮釋。
大跨躍入現代 技巧與知能展現驚人才華
上半場的結尾是浦羅柯菲夫的《第七號鋼琴奏鳴曲》。此曲的現代感十足,包含了第一樂章的無調性、第二樂章些許置入的爵士風格和弦,都讓觀眾突而被拉進了新的時代。許多演奏家以厚重聲響詮釋此曲的濃烈情緒,陸逸軒則以飛快的速度取而代之:包含了快速音群堆疊成如金屬般的音質,顯得響亮而不厚重、透過立腕與落指技巧的速度轉換展現音色的些許差異、該有的悲壯熱情仍能透過漸快的速度邁向高潮,相當驚人。樂曲當中仍保有俄式風格的表現,規律的持續音穩定如機器般顯得冷酷,音色極為赤裸無任何修飾,純粹敲得響亮甚至顯得死板而粗糙,置於隨之高漲的頑固節奏中的音樂顯得戰慄而嚇人,直到這份具有機械感的彈奏氛圍隨著漸緩且弱的音群消失,彷彿迴盪的聲響漸消失在神秘的雲霧之中。
蕭邦大賽復刻 一拳超人再現
下半場唯一曲目是蕭邦的廿四首前奏曲。這是一首以微觀與巨觀綜合檢視設計的曲目,而陸逸軒也以此曲展現出他的獨特觀點。這首曲目之所以成為陸的經典,最為人稱道的原因之一便是他樂曲之間的銜接。此曲的每首小曲本質不盡相同,包含了練習曲、夜曲、馬厝卡舞曲等,而他往往能夠在曲目之間做出對比落差,又連接得自然適切,例如電光石火的快速音群中展現響亮透徹的高音旋律,隨後透過緩而哀的小調旋律達到樂曲的緩解效果;或第十八曲精準而堆疊起的連續和弦聲響亮得驚人、接續其後的十九曲承接了這份壯盛,旋律奏得強健而分明,並以同樣響亮的降E音作為終結,彷彿英雄般的銅管聲響,第廿曲開闊而厚重的悲壯和弦為這三曲做了一個小小總結。
令人期待的終曲右手三度準確得驚人,以速度帶起音量,情緒不斷堆疊而濃厚,直至最後三個重音出拳作終以再現其師鄧泰山當年奇招,可惜觀眾等不及的掌聲與喝采淹沒了那份餘韻。
整體而言,陸逸軒的演奏觸鍵較為輕巧、速度飛快而精準、節奏自由奔放卻能聽出細膩設計;而由他近年來所參與之比賽或演出內容觀之,則可窺見其探索樂曲範圍之廣泛。我們可以放心期待這樣具有獨立思考又抱有熱情學習心的音樂家不斷成長,為我們在鋼琴樂曲演出的限度當中帶來任何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