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間的創意設計,使得演員的表演因垂直動線而有肉身的表現。(Arno Declair 攝 柏林德意志劇院 提供)
新銳藝評 Review

是誰偷了我們的青春?

舞台風扇具現為時間之輪,無情地推移,在上半場我們目睹劇中人物交錯於情節之中,下半場見證生命更深的起伏莫測。角色/演員在命運幾近透明之際,反身與觀眾以對,一個個聚集下舞台望向前方,翻轉被觀看者的地位,無言之中卻有著最深刻的回眸。

舞台風扇具現為時間之輪,無情地推移,在上半場我們目睹劇中人物交錯於情節之中,下半場見證生命更深的起伏莫測。角色/演員在命運幾近透明之際,反身與觀眾以對,一個個聚集下舞台望向前方,翻轉被觀看者的地位,無言之中卻有著最深刻的回眸。

柏林德意志劇院《失竊的時光》

8/14~16 台北市社教館城市舞台

2015臺北藝術節請來德國柏林德意志劇院的《失竊的時光》,讓台灣觀眾看到一齣融合寫實主義與疏離效果的好戲。本劇由多個故事線組成,呈現各樣的人際關係(節目簡介註明十二個角色、卅七個人生片段):一個年輕男子在精神落魄狀態下,孤獨地結束自己的生命(〈清醒〉系列);其妹妹Linda在無聊的日常生活中維繫著回歸自然的夢想(〈狼〉系列),並與其父親竭盡心力嘗試了解彼此,僅靠淡薄的連結維繫著情感(〈星期日系列〉);夢想未來願景的超市職員Monica,努力在工作之餘進修(〈願景〉系列);一對年長夫妻懷疑被監看與出沒住家四周的可疑動物(〈痕跡〉系列),接待一位來者有意的陌生人,揭發先生婚前不欲人知的行為。

以舞台調度與敘事變換達到疏離美感

以上系列之外,還夾雜著幾對怪異的雙人關係:比如向當局投訴消失四十三年的先生的老太太;女子嘉比投訴男友試圖為了錢而意圖謀殺,卻依然想與對方廝守。然而要幾句話講清楚本戲的戲劇線,不僅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因為本作品的特色不在於複雜的人際關係與故事;導演也沒有執著表面寫實的可能厚度,而是以舞台調度與敘事的變換來達到疏離美感的結合,創造出另一種悲劇高度。

舞台調度方面,這是一個沒有左右翼的舞台,沒有水平式的出場與離場;所有演員的上下場都是名符其實的「上」場與「下」場,由一具大型的轉動風扇來竟其功。垂直的上下場營造了新穎的舞台風景,呈現遊刃於不同空間的美感(比如上下兩個空間有著並存並看的效果,四十五度角則呈現仰角的效果)。而轉動的風扇舞台,提供轉場與換場時機械動力的節奏,成為戲劇動力不可或缺的元素。空間的創意設計,使得演員的表演因垂直動線而有肉身的表現(embodiment),比如舞台懸空的角度影響著演員身體的重心,演員必須與地心引力拉扯或掙扎著保持重心所在,讓觀眾在戲劇之外,清楚地看到演員的身體性(physicality)。

寫實戲劇所不能少的角色對話與獨白,導演極為克制地使用,而將重心放在第三者敘述或描述場景。脫離第一人稱表達角色的動靜情緒,抑制觀眾的同理投射而營造出觀戲距離,讓感性與理性並存。比如在〈出入口〉一景,當Linda處理哥哥自殺的後事,捧著骨灰罈在城市中走著與尋找著為何自殺的答案,她同時敘述(「她找尋著……」)與行動(在空間中走著),將疏離技法的敘述與行動分離往前推一步,做出有機的融合。以此疏離技法來承載厚重的主題,除了理性與感性之外,還營造出詩意美感的繁複感受。除了敘事角度的處理,導演也利用了表演層次的操弄來達到劇場性(theatricality)的彰顯。比如Monica與先生對坐用餐交談,先生丟過果殼;後者與場上看似不相干的行為,成為潛台詞,為後來兩人關係生變預先鋪路。另外,〈倆人〉一景演員在觀眾眼前貼上家具卡片,瞬間造景完成就定位;〈驚喜〉嘉比要求與警察角色交換,希望表演出被謀殺的場景,都是極具創意與喜感的處理手法。

我們,是你們的縮影

舞台風扇具現為時間之輪,無情地推移,在上半場我們目睹劇中人物交錯於情節之中,下半場見證生命更深的起伏莫測。角色/演員在命運幾近透明之際,反身與觀眾以對,一個個聚集下舞台望向前方,翻轉被觀看者的地位,無言之中卻有著最深刻的回眸。透過這樣的反身,劇中人物說的是:是的,這就是人生;我們—— 一群被你們觀看的人物,也只不過是你們的縮影;你們,所看見的,是自己。演員的凝視溢出第四面牆之外,從符號載體(signifer)轉化為演繹(signification)的隱喻。

德國柏林德意志劇院有著輝煌歷史(註),創作古典與現代戲劇為名,獲獎無數。雖說敘事方式交錯而產生的細微諷刺與幽默感,在翻譯的過程中難免失去,臺北藝術節引介給台灣觀眾這個德國劇場大作,值得喝采。

註:參見www.deutschestheater.de/en/about_us/profile/(accessed 17 Aug 2015)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秋天藝術節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本單元徵稿啟事】

為培育發掘華文地區表演藝術類評論人才,本刊以公開方式徵求表演藝術類評論,入選者即可於本單元刊出。徵求評論之條件如下:所評論的作品須在台灣演出,並於首演起兩個月內投稿有效,投稿作品必須為首次發表文章,包含不曾公開於平面媒體或電子(包括網路網站、部落格、BBS站、Facebook等)發表,每篇字數1,200字。入選刊登作品可獲獎金NT$2,400元。投稿評論文章請e-mail至mag13@mail.npac-ntch.org信箱,主旨標示「新銳藝評」投稿,並註明真實姓名、地址、電話。詳情說明請參PAR表演藝術網站(par.npac-ntch.org)。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