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TSO美巡的兩個場地各有千秋,但樂團都能適時調整,呈現出漂亮的聲響。演出現場中,委創作品趙菁文的《來自遠方的島嶼記憶》以聲音帶引故鄉視覺,小提琴家黃俊文以優秀琴藝展現與樂團、指揮間的精采拋接,還有團員們的實力、向心力及十足的默契。兩場演出,觀眾皆全場站立、爆出如雷喝采,感動之情溢於言表。
加州,又稱「黃金之州」,有的是豐富的自然資源、全美最好的氣候,以及多樣的地形地貌。每年吸引大量的的遊客來此地觀光,也聚集了許多移民的人潮。舊金山灣區特別是藝術家、作家與演員匯流之地,也是華人聚集最多的地點。而地處加州最南端的聖地牙哥有著長達一百一十多公里的海岸線,沐浴著陽光沙灘,一年四季從事戶外活動的旅人絡繹不絕。闊別多年重返美國開啟音樂交流,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選擇了北加州最重要的藝文重鎮之一——庫帕提諾佛林特表演藝術中心(Flint Center)及南加州聖地牙哥交響樂團駐地──雅各布音樂中心柯普萊交響音樂廳(Copley Symphony Hall)作為美巡的演出之地。
作曲與演奏 展現創意與實力
兩個場地各有千秋,佛林特表演藝術中心傾向多功能表演廳,聲音偏乾,相當考驗演出者的實力。幸虧綵排後經過位置與演奏方式的調整,最後呈現令人滿意的結果。相對的,柯普萊交響音樂廳的音響則是圓潤優美,能將樂團漂亮的聲響完美地傳遞到觀眾耳朵。而歷經不同的表演場所,更能顯現出一個職業樂團臨機應變的反應與專業所在。
音樂會首先由《來自遠方的島嶼記憶》揭開序幕。樂曲一開始隱約飄來《搖嬰仔歌》的旋律,將觀眾的思緒導入如夢似幻的回憶中。隨著音樂的進行,《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杯底不可飼金魚》、《六月茉莉》、《農村曲》等七、八首與台灣情感連結的歌謠,像吉光片羽一般,在木管、絃樂等各聲部獨奏間轉換,有時與新幾內亞島嶼國家歌謠交疊,有時又與斯特拉溫斯基的《婚禮》相映襯,而厚重深沉的基底像是河流一般支撐著飄忽的想像。對於《來自遠方的島嶼記憶》,瓦格相當欣賞,他說:「作品非常溫暖,蘊含著相當多的畫面,從不同方向集中而來,讓我感覺飽含著台灣在地泥土的芬芳。」雖然樂曲的視覺感比聽覺還重,然而如夢中般的平靜又如河流般的詩意,讓人聯想到作曲家曾獲《洛杉磯時報》的評論:「她的音樂像是一連串精緻的、美麗的、不可思議的聲音事件縈繞在空氣中……」
緊接著由小提琴家黃俊文帶來德弗乍克《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身為獨奏家,黃俊文具有抓住觀眾目光的魅力,高超的技巧讓演奏舉重若輕,在沉穩之餘蘊含著強烈爆發力。而擁有深厚室內樂底韻的他與團員、指揮之間拋接的默契,更是令人讚賞。在掌聲下再度出場,他選擇了台灣作曲家蕭泰然所編的《望春風》作為安可曲,動人的旋律在寧靜的音樂廳中迴盪,引發觀眾思鄉之情,屏息聆聽不禁潸然淚下。
場內場外讚賞 為精湛演出做下注解
下半場演出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熟稔本曲的指揮瓦格背譜演出、棒下揮灑自如;而團員火力全開,在每個樂章間發揮高度的彈性。終曲,在磅礡的聲響後收尾,全場爆出如雷掌聲。一連演出三首安可曲後,觀眾仍駐足場內不忍離去。值得一提的是,加奏除了《胡桃鉗》選曲、《高山青》之外,安可曲也包含了《望春風》一曲,然而由作曲家李哲藝編給交響樂團所奏出不同的色彩,與黃俊文的獨奏相互呼應的刻意安排,聽來別有一番風味。
當然,最重要的亮點,歸功於團員們的實力、向心力及十足的默契。兩場演出,觀眾皆全場站立、爆出如雷喝采,感動之情溢於言表。而音樂會一結束,更傳來紐約知名音樂平台The Violin Channel報導的消息——關注一線提琴演奏家動向平台的他們,不但貼出了樂團巡演內容、告訴大眾他們身在音樂會中,更在文末以「Bravo!Bravo!Bravo!」作為結尾大力讚賞。如此的總結,像是為整趟美巡做了最簡潔有力的註解。
在美國的土地上發聲,傳達來自台灣濃郁的故鄉情,也表達了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將「台北的聲音」帶出國門、躋身國際樂壇的自我期許。一趟美巡之後,我們知道──旅程的終點就是起點,因為台美連線踏出的第一步,也就是樂團重返主流市場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