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愈來愈多「數位原住民」走進表演場所,國家兩廳院思考如何從顧客經驗的角度出發,打造一個更為友善而即時的數位體驗計畫,於是進行了數位體驗優化與工具創新,除了將兩廳院官方網站與《PAR表演藝術》雜誌網站改版,以更彈性的畫面設計,確保經由不同裝置瀏覽同一網站時,皆能夠得到最佳的視覺效果,並於十一月底推出了「OpenArts—和表演在一起」,提供觀眾一機整合的循環「服務旅程」。
你一定也有這樣的經歷:前往表演場所的路上想著,更多演出的內容?票券帶出門了嗎?還有沒有停車位?散場時會不會趕不上車?對觀眾而言,觀賞旅程不僅只是在表演場所裡的九十分鐘,從起心動念,購票進場到回家路上如何延續感動,他都需要一個如同連鎖反應的機制,擁有更完整的旅程經驗。過去,觀眾得用心地在不同平台,耗費許多時間來轉換獲取資訊。已屆而立之年的國家兩廳院,則更力求這些散落各處的「服務旅程」,能夠「一站式」地匯流在一起,讓觀眾僅須用破碎的時間,便能沉浸在完整的服務裡。
與三十年前兩廳院開幕之初相比,現代整體社會最大的不同之一,便是數位科技大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型態。藝術作為一種帶有質疑、反叛與省思力度的社會能量,自然必須回應時代的浪潮。面對愈來愈多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走進表演場所,國家兩廳院便思考如何從顧客經驗的角度出發,打造一個更為友善而即時的數位體驗計畫。
表演藝術數位解決方法「DIGI+NTCH」
去年,兩廳院發起了數位體驗優化與工具創新計畫(DIGI+NTCH),全面審視如何建構更進步的數位平台、擴充更有效的數位溝通通路的可行性,具體而言完成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提升現有數位平台、售票系統的友善度與安全性:兩廳院官方網站與《PAR表演藝術》雜誌網站進行了改版,使用響應式網頁設計技術(RWD,Responsive Web Design),以更彈性的畫面設計,確保經由不同裝置瀏覽同一網站時,皆能夠得到最佳的視覺效果。在通路端,則大幅提升兩廳院售票網路與實體售票的連結,及資訊安全服務的強度,希望每一位觀眾的購票體驗皆能順暢而安心。同時,呼應文化平權的社會共識,強化友善數位工具,年底即將上線的無障礙網站,將讓視、聽覺障礙者能夠以輔助裝置瀏覽網頁內容,資訊無礙的功能將讓場館與所有人更靠近。
二、線上與線下(O2O)的顧客體驗整合:新推出的行動平台App「OpenArts—和表演在一起」藉由服務設計及數位體驗的優化,架構表演與觀眾間的溝通及互動,將原本單向的觀賞流程轉化為一機整合的循環「服務旅程」,發揮網路的即時性與實體的親近感。當數位與實體世界不再是分開的國度之際,國家兩廳院透過「實體與虛擬並重」的方式打開場館,藉由數位連結,促進與強化大家在真實世界的體驗。
不僅分享,更是共創
傳播理論大師麥克魯漢曾說:「媒介即訊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透過「DIGI+NTCH」計畫與媒介,兩廳院希望找出數位科技在場館管理與經營的運用之道,彼此更須打破硬體局限以建立夥伴關係,讓型態、規模與目標定位各異的劇場設施、組織團體聚合,創造表演藝術生態圈中不可或缺的資源共享平台,提供表演藝術產業創造力的動能與願景:行動實踐創新、重視個人經驗、創造循環式的觀眾體驗與社會互動創造更多對話。「參與型體驗」因網路與數位科技而成為現在進行式,藉由數位體驗與工具的改變,兩廳院期待讓藝術文化得以讓眾人同享。
對兩廳院而言,透過線上、線下匯流的「打開場館」是夥伴關係能夠分享、對話的第一步,讓內容可以走出去,讓每一個人可以走進來。近年,非典型劇場型態製作、以「眾聲之所」為題的戶外音樂會等藝術呈現在兩廳院各處發生、推廣與陪伴計畫的延續,並將新思維注入館內駐店服務,還有與台北捷運公司的合作讓劇場環境走入日常生活。國家兩廳院在慶祝創立卅周年之際,也揭示了「夥伴時代」這樣的新紀元與目標,試圖找出對可能受眾而言有意義的、共通的價值觀,從而建立傾聽與分享的表演藝術數位參與的新模式。藉由藝術家與觀眾的對話、場館與社群的對話,建立「夥伴關係」,建構更進步的數位平台、擴充更有效的數位溝通通路,真正落實廣義的文化平權,更讓藝術成為公民社會中不可或缺的聲音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