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十舞蹈劇場團長吳碧容策劃,將於三月下旬在華山登場的「相遇舞蹈節」,以三大主題——「翻轉空間」、「議題關照」、「注目新人」,匯聚八組創作者,在重新出發的烏梅劇院,與觀眾「相遇」。而為了消弭行內外的隔閡,創造相遇的場所,舞蹈節也推出演前導聆、校園包場、工作坊等活動,建構創作者與觀眾之間的「平等」,期待透過身體的體驗,讓觀眾理解舞蹈,也讓創作者接觸素人,養成溝通傳達的第一步。
2018相遇舞蹈節
議題關照—張惠妮/賴思穎+謝佩珊
3/22 19:30 3/25 14:30
注目新人—許程崴+張國韋+汪秀珊+林俊余
3/23 19:30 3/24 14:30
翻轉空間—楊乃璇/小事製作+林依潔
3/24~25 19:30
台北 華山1914文創園區東3館 烏梅劇院
INFO 02-29245475
「讓該相遇的人相遇。」三十舞蹈劇場團長暨首屆華山「相遇舞蹈節」策展人吳碧容提起舞蹈節看似平淡的策展主軸,再三提起這句話——讓該相遇的人相遇——這也是舞蹈節演出場地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核心精神,打造平台,匯聚各方,創造火花。吳碧容笑了笑:「這句話挺好,我希望能透過這次舞蹈節,將觀眾與創作者放在力量均等的天秤上。」
秉持相遇的信念,舞蹈節嘗試以新落成的「烏梅劇院」創造相遇的場合,以三大主題——翻轉空間、議題關照、注目新人,匯聚八組創作者:小事製作、林依潔、謝佩珊、張惠妮、許程崴、張國韋、汪秀珊、林俊余等,演出作品新、舊作皆有之,邀請觀眾重新感受這個空間。
從酒廠到劇場 一樣玩空間
華山園區前身是酒廠,興建於一九一四年,一九八七年酒廠遷出後,閒置荒廢,直到一九九○年代初一票藝文分子重新「發現」了這片荒煙蔓草,「十五年前我們就在烏梅劇場演過了,《公主,準備中》、《發條蝴蝶培養皿》,當時的廠房是廢棄的,是一個做什麼都可以的空間,玩得非常痛快。」如今的烏梅劇院已不再是一個「空的空間」,二○一六年底褪去酒場樣貌,增加了觀眾席,舞台空間縮小了。吳碧容說,如今這個充滿回憶的空間出現了限制,「我們還是想玩空間。」
「翻轉空間」的兩齣新作分別是小事製作《ㄨ尹口》與林依潔《該死的十字路口》,吳碧容說:「翻轉空間有玩樂的氣氛,打破劇場疆界,觀者與表演者的界線模糊了,觀眾不用正襟危坐,可以在限制範圍內走動,這個好處是,原本因焦點多產生的散亂,反而讓觀眾不無聊。」
《ㄨ尹口》讀作ㄑㄩㄣˊ,由近年以高架橋下的「無差別舞蹈大賽」、參與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藝術擴散計畫「咖啡館的跳舞時光」等介入不同空間而為人所知的楊乃璇擔任顧問,小事新血沈樂、張汶皓編創,透過回溯表演者們的童年回憶,拼貼各式家庭場景,沈樂說:「我希望傳達家庭的堅硬、柔軟,還有複雜。」
不見兒歌中「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的甜蜜景象,在《ㄨ尹口》中,創作者直視家庭內裡的損壞與壓力,提問:「你有成為你小時候想像的那種大人嗎?」透過日常生活的場景與符號消泯了舞台的界線,表演者們自由行走於6X7公尺的小型舞台、後台化妝室,並利用台前的兩座大型梁柱,讓作品發生於劇場的各個角落,使空間產生縱深,吳碧容觀察:「他們大多不是舞蹈科系畢業。有趣的是,乃璇帶領這些素人,沒有生澀、尷尬,她能讓他們的自信從身體中煥發出來,這很不容易。」
另一方面,吳碧容眼中「想法很多,容易了解,卻不庸俗」的三十舞蹈劇場編舞家林依潔,過去多以物件入舞,翻轉符號內涵,本次在《該死的十字路口》維持過去作品一貫的娛樂性質,直接反轉觀看位置,七名舞者將以階梯式觀眾席作為舞台,觀眾們則置身原本的舞台區,使之如一齣節奏輕快如推理小說的舞劇,多面向地呈現人與時間的複雜關係,而高低錯落的危險舞台正如「十字路口」從來不是平穩安全的,也考驗著舞者們的身體掌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