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石(朱疋 繪圖)
特別企畫 Feature 閱讀碧娜的幾種方式╱舞作巡禮 視點之二:舞台上的自然與奇觀

跳上崎嶇濕漉舞台 舞出真實痛苦人生

碧娜.鮑許的舞台,往往讓觀眾一見難忘,卻也讓舞者痛苦萬分,如同現實的世界,有土石瓦礫,有斑斕植物,還有到處流淌的水……這些艱困的舞台逼使舞者思考「為何而跳」,他們的妝花了、晚禮服濕透了,離開舒適圈,冒著受傷的危險,重新理解身體的痛苦以及心靈對自由的渴望。

碧娜.鮑許的舞台,往往讓觀眾一見難忘,卻也讓舞者痛苦萬分,如同現實的世界,有土石瓦礫,有斑斕植物,還有到處流淌的水……這些艱困的舞台逼使舞者思考「為何而跳」,他們的妝花了、晚禮服濕透了,離開舒適圈,冒著受傷的危險,重新理解身體的痛苦以及心靈對自由的渴望。

元素一

土石

提及碧娜.鮑許的舞台,大概沒有人會質疑那明擺著的危機重重。從她的親密伴侶也是舞台設計師玻濟戈在《春之祭》(1975)的舞台上鋪滿了高約一公分的泥炭紅土後,《巴勒摩、巴勒摩》Palermo Palermo(1989)的圍牆、《舞台之夜II》Tanzabend II(1991)十噸的鉀鹽鋪成的荒漠、《熱情馬祖卡》Musurca Fogo(1998)的火山熔岩……各種自然場景接連出現,鮑許從此打破鏡框舞台,開創了危險且不穩固的地板,創造如現實生活的不安全場景,干擾舞者的移動,也使地景形塑的身體感覺直接銘刻在動作中。

比如《巴勒摩、巴勒摩》中,五百塊空心磚砌成的高牆倒塌後,舞者們穿梭在絕望破敗的世界,碎裂的石塊讓該作成為鮑許作品中有著最多動作的一支舞,舞者們爬上高牆、跳躍,或者後空翻,這些動作都得必須藉由其他人的幫助才能安全行進;取材自曾被葡萄牙殖民的西非島國維德角群島(Cape Verde)的舞曲《熱情馬祖卡》舞台左後方裂縫流出火山熔岩,將舞台後半部變成崎嶇的斜坡,舞者必須沿著危險的山徑,快速移動跳落;又或者《春之祭》的厚土,除了不斷將男舞者赤裸的上身染黑外,也把女舞者無防備的白色薄襯裙染得髒亂無比,同時,舞者們的腳步聲也被泥土吸音,使全作籠罩在原始卻無聲的壓抑之中。

進一步地說,舞台設計在鮑許的作品中,從不單純只是裝飾,舞台迫使舞者改變動作,採取行動,是一切的起點。在鮑許之前,沒有編舞家曾想到要撤下防震地毯、舞蹈地板,空曠的地板原是表演者的安全網,但這位現代舞的女皇廢除了穩固的舞台形式,打破劇場黑盒子無菌的保護殼,讓舞者在危險的邊緣起舞,對此,她只簡單地說:「將真實的事物——泥土、樹葉、水——放置在舞台上是非常美的!」(註1)

當劇場遇上魔術,打開故事的可能廣告圖片
夏佑體驗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