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吳榮順(張震洲 攝)
企畫特輯 Special

讓傳統的今與昔 活在你我眼前

訪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吳榮順談「亞太傳統藝術節」

亞太傳統藝術節從二○○○年開辦以來,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吳榮順就以民族音樂學者身分參與規劃至今,他指出:「像我們這樣的節慶藝術節其實在世界各地很少!」因為開辦以來,每屆都用心訂定主題,讓參與者與觀眾都能用不同的角度看傳統藝術。今年藝術節則以「傳統的堅持與適應」為主題,吳榮順說:「傳統遭受現代的衝擊,是全球共同的問題。但我也發現,許多藝術團體不但能夠保持傳統,同時又能將當代受到的影響完美融合。」

亞太傳統藝術節從二○○○年開辦以來,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吳榮順就以民族音樂學者身分參與規劃至今,他指出:「像我們這樣的節慶藝術節其實在世界各地很少!」因為開辦以來,每屆都用心訂定主題,讓參與者與觀眾都能用不同的角度看傳統藝術。今年藝術節則以「傳統的堅持與適應」為主題,吳榮順說:「傳統遭受現代的衝擊,是全球共同的問題。但我也發現,許多藝術團體不但能夠保持傳統,同時又能將當代受到的影響完美融合。」

傳統,是前人智慧的精華與結晶,即使歷經沉澱與淬煉,卻從未停滯不前,反而是跟隨著歷史的洪流不斷地前進。雖說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傳統與創新往往被放在對立的兩端,但是今日的文化終成為未來的傳統,只要抓住平衡點,就能讓兩者在同一個舞台上交相輝映。

開辦迄今  每屆都有主題

「像我們這樣的節慶藝術節其實在世界各地很少!」談到亞太傳統藝術節,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吳榮順在專訪的開頭就點出了差異性——大部分的爵士、世界音樂節等,往往僅止於在特殊領域下邀請團隊重複演出,然而傳統藝術中心從二○○○年開辦亞太傳統藝術節之後,每次的舉辦都為當年的活動訂定一個主題,從未例外。從第一屆由邱坤良校長規劃,委託臺北藝術大學承辦之後,吳榮順即以民族音樂學者身分參與規劃至今:「當初的題目是『傳統藝術的重現與再生』,意思就是讓我們回首整個傳統藝術在亞太之間呈現出來的面貌,以及千禧年面臨的問題與因應之道。」在舉辦期間獲得了極大的回響,不僅在舞台上讓國內外團隊相互觀摩,更引起了音樂學者之間的熱烈的討論。隔年雖然停辦一次,但是重啟之後到第十七屆的今年,年年都有一個明確的議題,作為整個藝術節的策展核心。

回顧歷年來的主題,有以樂種為題的「鼓吹樂」、有儀式為題的「婚禮」,有以印尼、菲律賓等國家為題,也有整體區域的劃分……每次的命題都獨特且別具意義。吳榮順舉例,如二○一四年以日本民族及人類學者提出的理論出發,從尼泊爾、東南亞及中國西南,往東順沿著茶樹的生長,途經台灣至濟州島,終止於日本。在這塊月牙型的區域中陽光充足,樹木以闊葉林為主,而生活的人們即使分屬不同國家,卻有著踏歌、喝綠茶、吃發酵過的食物等相似的習慣,因此依此概念,將當年的題目訂為「東亞半月弧—茶.踏歌.照葉林」。

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二○一三年的「分生衍藝-原鄉客居」,藝術節囊括了八個國家、四個文化體。他說:「每個文化體都有自己的根源,但因為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戰亂等因素讓人們被迫遷移或改變。」如北越與廣西、烏茲別克與新疆維吾爾民族,還有喀爾瑪克共和國與西部的阿爾泰蒙古等等,都有著相同的文化體,但保留至今已經有所不同。如台灣與大陸的南管如今表現大相徑庭,也是一個例子。到了去年的主題「傳藝湄公河」更是以一條河流,從中國大陸的青海發源,沿著雲南、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出海,串起一條樂舞藝術的珍貴故事。「很多團隊只知道受邀演出,從未想到因為我們的節目設計,讓他們能夠在『亞太傳統藝術節』這個平台中看見意想不到的驚喜。」吳榮順說:「誰是根源?誰也不知道,但聽到熟悉的樂器音響有不同的詮釋,想起史實的過往,連演奏家自己都感動得淚流滿面。」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