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慕尼黑室內劇院的KAMMER 1的日景外觀。(Gabriela Neeb 攝 Münchner Kammerspiele 提供)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要革命、還是愛情?《夜半鼓聲》百年後的兩種結局

《夜半鼓聲》首演之地 布萊希特發跡之城

「慕尼黑室內劇院」不為人知的過去與現在

慕尼黑室內劇院是德國最重要劇院之一,和慕尼黑國家劇院、王宮劇院並列慕尼黑三大公立劇院。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藝術總監法肯貝格的領導下,打造了慕尼黑室內劇院的璀璨傳奇,而他也因緣巧合地讓布萊希特的劇作第一次被搬上舞台,讓此處成為後者劇作家生涯的起點。如今的慕尼黑室內劇院看似平和繁榮,卻也正在經歷一場劇烈的動盪,現任總監利林塔爾的諸多改革,令人耳目一新也引發風波,導致其不被續聘,劇院未來的發展,也是德國劇場人的關注焦點。

慕尼黑室內劇院是德國最重要劇院之一,和慕尼黑國家劇院、王宮劇院並列慕尼黑三大公立劇院。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藝術總監法肯貝格的領導下,打造了慕尼黑室內劇院的璀璨傳奇,而他也因緣巧合地讓布萊希特的劇作第一次被搬上舞台,讓此處成為後者劇作家生涯的起點。如今的慕尼黑室內劇院看似平和繁榮,卻也正在經歷一場劇烈的動盪,現任總監利林塔爾的諸多改革,令人耳目一新也引發風波,導致其不被續聘,劇院未來的發展,也是德國劇場人的關注焦點。

不同於一般歐洲劇院建築,慕尼黑室內劇院(Münchner Kammerspiele)的前方沒有空曠廣場、沒有上升的台階銜接到入口大門、也沒有引人注目的入口意象、甚至沒有單獨的建築個體,而是和周邊街區建築無縫連接在一起——而它卻是德國最重要的劇院之一,和慕尼黑國家劇院(Nationaltheater München)、王宮劇院(Residenztheater)並列慕尼黑三大公立劇院(註1,在此上演的作品幾乎年年受邀至柏林「戲劇盛會」。這裡是布萊希特的劇作第一次被搬上舞台的地方,是他劇作家生涯的起點、也是他試圖建立史詩劇場風格的發源地;甚至,也有人說,這是希特勒最愛的劇院。究竟,慕尼黑室內劇院有何與眾不同之處?

在兩次大戰的煙硝中  奠定「法肯貝格傳奇」

慕尼黑室內劇院的前身為喜劇院(Lustspielhaus),創始於一九○六年,初創時期的喜劇院還不在熱鬧的麥斯米蘭大道(Maximilianstraße)上,而是座落於市區西北方的奧古斯特街(Augustenstraße)。儘管經歷過一八七一年德國統一,此時的慕尼黑仍為巴伐利亞王國的王都,是文學和藝術匯集的中心,喜劇院為當時慕尼黑的第八個私人劇院,在自由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屢屢接近破產,經營者也數度更換。一九一二年,從柏林重金禮聘而來的藝術總監羅伯(Eugen Robert ),將劇院的名稱改成「慕尼黑室內劇院」(Münchner Kammerspiele),“Kammerspiele”德文字面上的意思是在小空間裡的演出,實際上是指以小編制的行政策劃團隊、有限的資源做出精緻的寫實主義戲劇或卡巴萊音樂劇(Kabarett,又稱小品劇)演出。

自一次世界大戰開始那年,便進入慕尼黑室內劇院當駐院導演的法肯貝格(Otto Falckenberg),在一戰結束前不久的一九一七年九月,接手藝術總監一職,直到二戰結束前夕的一九四四年為止,可謂慕尼黑室內劇院的「法肯貝格傳奇時期」。他不僅以個人獨特的導戲風格,讓慕尼黑室內劇院在自由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並在一九二六年將劇院遷至優雅精緻、充滿新藝術風格(Art Nouveau)的麥斯米蘭大道上的戲劇院(此場館即是今天的慕尼黑室內劇院),並於一九三三年,以優越的名聲將劇院從私立推進市立體系。

在納粹黨執政初期,全劇院的演職人員,幾乎都因追求創作自由,或生命安全受到威脅,而紛紛辭職離開德國,身為大家長的法肯貝格不但堅守總監崗位,還曾數度協助收到拘捕令的猶太裔演員、職員、行政總監逃亡,將同事們偷藏於私人座車,開車越過第三帝國邊境。法肯貝格的行動,使他立即受當局逮捕,最後雖被無罪釋放,但從此,他必須面對的是充滿監視系統的慕尼黑室內劇院。他在私人筆記中寫下:「今天我在劇院說過的話,明天就會被寫成報告出現在柏林納粹總部辦公室的桌上。」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