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寶島地震帶實驗劇展」中演出的王嘉明作品《Zodiac》。(林鑠齊 攝)
焦點專題 Focus 生生不息「新點子」 表演創意實驗場

召喚漫天點子 實驗海闊天空

兩廳院「新點子」系列的前世今生

兩廳院在二○一七年度過了卅歲生日,而新點子的前身「實驗(劇場)劇展系列」則在一九八八年首次登場,倏忽走過了卅年光景。從「實驗」、「海闊天空」到「新點子」,從劇展、舞展到近年加入的樂展,一路走來,可見台灣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創意軌跡。點子可以日新又新,唯一不變的,或許就是團隊、場館與製作「跟著環境走、跟著時代走」的態度,反應當下的創作型態、反照現下的社會景況。

兩廳院在二○一七年度過了卅歲生日,而新點子的前身「實驗(劇場)劇展系列」則在一九八八年首次登場,倏忽走過了卅年光景。從「實驗」、「海闊天空」到「新點子」,從劇展、舞展到近年加入的樂展,一路走來,可見台灣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創意軌跡。點子可以日新又新,唯一不變的,或許就是團隊、場館與製作「跟著環境走、跟著時代走」的態度,反應當下的創作型態、反照現下的社會景況。

每年約莫於此時在兩廳院實驗劇場舉辦的「新點子劇展、舞展、樂展」系列,今年起變更統合為「新點子實驗場」,以近期強調跨界合作、文化創新的「實驗場」為題,也延續「新點子」招牌,改名再出發。雖然節目在售票時仍以戲劇、舞蹈、音樂三類分陳,但其內裡則相互流動、毫不受限,創作者們也藉此機會力求合作突破,或梳理自身作品脈絡,或編排跨域實驗演出。

從實驗劇展到海闊天空,在「寶島地震帶」集大成

兩廳院在二○一七年度過了卅歲生日,而新點子的前身「實驗(劇場)劇展系列」則在一九八八年首次登場,倏忽走過了卅年光景,回看那段以實驗為名的碰撞嘗試、用新點子宣示個性的百家爭鳴,便也是一段屬於台灣劇場工作者的創作軌跡。首開先河的劇展系列,發生在八八年末,由黃承晃和人子劇團打頭陣,其他三組則包括彭雅玲、鄧程惠、鄧安寧、張艾嘉、趙自強等團隊。

一九九一年,兩廳院首度嘗試在年初於實驗劇場內,規劃名為「給戲劇新鮮人」與「給舞蹈新鮮人」兩種自製節目(隔年並無持續發生),實驗劇展系列則定在下半年舉辦;到得九三年,實驗劇展更分成了夏季、冬季兩部分,整年共六檔系列作品,每齣戲演八場以上。九五年首度出現「實驗舞展」,與實驗劇展彼此混合搭配,從三月一直演到十二月;九六年,實驗舞展易名為「海闊天空舞展」,九七年戲劇類節目也更進,改做「海闊天空劇展」,那是實驗劇展的第一次改名。

直到二○○二年以前,劇展和舞展的檔期時而互別苗頭、自立門戶,時而交錯並行、分頭並進,但仍大致維持上半年舞蹈為主、下半年戲劇為主的態勢。二○○二的「兩廳院十五周年歡慶系列:寶島地震帶實驗劇展」標誌了實驗劇展、海闊天空舞展的完結與「新點子系列」的誕生,這一年有八檔實驗劇場節目,在十月到十一月裡接力登場:王嘉明《Zodiac》、外表坊時驗團《一又三分之一》、台東劇團《移動的太平洋板塊》、金枝演社《可愛冤仇人》、歡喜扮戲團《鹽巴與味素》,單承矩繼前年再製的《收信快樂 2002版》,鴻鴻與密獵者的《歐風晚餐》,以及台灣渥克《我的光頭校園》。雖然作品並非都是首演、新創,但這份「實驗劇展」大名單,也實為一時之選。在當年的節目冊前言中,鴻鴻以〈回歸實驗劇場〉為題,寫下了:「不實驗,無以為藝術。」一句,並期許實驗劇場與兩廳院在經歷演出團隊爭搶檔期、經過消極地「不演不賠」等階段後,能夠藉由這樣的策展企圖,與創作者們一同「釐清『實驗』一詞的積極意義」。

更名「新點子」,嘗試策展也擴增戲曲新創

二○○三年標誌了「新點子系列」的開端,劇展以徵件甄選為主、舞展則分為甄選與邀演兩種,時任兩廳院企劃科長的前藝術總監李惠美亦曾在訪談中表示,如此變革的主要目標,是讓兩廳院除了「被動扮演『房東』角色,其實更期望能以有限的資源,提供正常且持續的管道,協助創作者茁壯。」(詳見本刊第125期64頁)曾任職兩廳院節目組的董騫,亦在近期接受訪問時提到「新點子系列」不管是以甄選或邀演的幾項既定條件:一是以台灣創作者為主體;二是團隊需要有至少三年公開售票演出的製作經驗,懂得與觀眾對話、對於行銷宣傳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非面向初出茅廬的學子;三是須綜合考量團隊的整體發展、創作階段、未來走向,避免投入資源卻只讓創作者「曇花一現」,希望「新點子」能成為團隊成長的助力。

新點子系列,尤其劇展部分,前期以徵件為主,四檔戲通過甄選之後,再來統合宣傳方向,或為節目包裝主題;而後改為邀演制,有時先設定主旨,再來與創作者討論,也曾嘗試找「策展人」合作,開闢新局。比較特別的是,在二○○五、○六及二○○八、○九這四年,新點子嘗試結合實驗劇場的空間特性與新編戲曲的實驗新創,如王安祈、張旭南、周慧玲、戴君芳、施如芳、李小平、楊汗如、李易修、呂柏伸、符宏征等人皆曾在此時於「新點子劇展」裡發表作品。二○○七為「兩廳院廿周年歡慶系列」,新點子舞展也特別邀請了廿三位編舞家發表「舞蹈雙重奏,生日快樂」系列演出,當中也包括了如張曉雄、吳義芳、古名伸、林向秀、林文中及陳武康、黃翊等跨世代的藝術家。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