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林韶安 攝影)
專題 廟埕前、戲棚腳,美好的外台戲時光

與神同樂 現代都會的戲曲嘉年華

保安宮的「家姓戲」匯演

位於台北大龍峒的保安宮,是當地居民的信仰和生活中心,除了建築已被列為國定古蹟,廟方每年舉辦的盛事——保生文化祭,更是內容豐富的傳統文化活動,其中為期一個月的家姓戲匯演,全台知名劇團匯聚於此,堪稱傳統戲曲演出的年度盛事,更是戲迷蜂擁追隨的戲曲嘉年華。

位於台北大龍峒的保安宮,是當地居民的信仰和生活中心,除了建築已被列為國定古蹟,廟方每年舉辦的盛事——保生文化祭,更是內容豐富的傳統文化活動,其中為期一個月的家姓戲匯演,全台知名劇團匯聚於此,堪稱傳統戲曲演出的年度盛事,更是戲迷蜂擁追隨的戲曲嘉年華。

位在台北市哈密街六十一號的保安宮,緊鄰著孔廟、大龍國小和大龍街夜市,是大龍峒當地居民的信仰和生活中心。保安宮興建至今已有兩百七十多年的歷史,初為泉州同安移民從原鄉乞求保生大帝分火來台所建,因此「保安」亦有「保佑同安」之意。

保安宮歷經兩百多年的歷史變遷,隨著現代都市發展與空間重劃,寺廟建築屢經修整。民國八十四年在現任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時任副董事長)的統籌規劃之下,以現代科學鑄入傳統工法,進行大規模的修復與維護工程。民國九十二年,保安宮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的殊榮,去年又經行政院文化部正式頒定,由國家二級古蹟升格為國定古蹟。

如今的保安宮融合了建築美學與宗教信仰,透過歷史古蹟、民俗文化與生活美學的結合,讓傳統寺廟不再只是停留在祭祀的功能,而是蛻變成一座活的藝術館,同時也成為傳統文化在當代展演、再現的重要空間場所。

「保生文化祭」  傳統廟會的文化轉型 

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國曆四、五月間)是保生大帝的誕辰,此時的保安宮都會舉辦「保生文化祭」系列活動。為期兩個月的活動內容包括家姓戲匯演、宴王祭、民俗藝陣、放火獅、三獻禮祭典等傳統民俗活動,另外廟方也規劃了古蹟導覽、攝影比賽、美術展和健康義診的服務。

保生文化祭的出現其實是一個緣分。民國八十三年行政院文建會正在策劃全國文藝季活動,其中台北寺廟系列的活動交由保安宮主辦,從那時起,保生文化祭便成為保安宮的文化品牌,而後逐漸發展成現在的規模。舉辦了廿多年下來,廖董事長表示,「我們就是不斷讓它更精緻化、加入新的元素,像去年就加了一個醫療奉獻獎,提供給在山區或偏遠地區從事醫療工作的醫生。」透過宗教信仰的力量,為傳統文化注入現代人文精神與社會關懷,是保安宮得以轉型的重要關鍵。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