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喬治.蓋希文的管絃樂曲、金.凱利主演的電影《花都舞影》,到編舞家克里斯多夫.惠爾頓製作的全本音樂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我們可以窺見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對於蓋希文的曲作、對於這個故事所產生的共鳴與想像。這齣獲得東尼獎最佳編舞、最佳編曲及最佳音樂劇燈光、布景設計等四項大獎肯定的作品,將在臺中國家歌劇院的邀請下首度原裝來台,屆時觀眾可以跟著四位劇中的主角,一同翩翩起舞,踏上在花都追求夢想的階梯……
音樂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8/20~25 19:30
8/24~25 14:30
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INFO 04-22511777
一九二六年音樂家喬治.蓋希文(George Gershwin)為了與法國作曲家拉威爾(Maurice Ravel)求教,初次踏進巴黎這座城市,並在返國後寫下Very Parisienne;一九二八年喬治與哥哥伊拉(Ira Gershwin)一同再訪巴黎後,所完成的名為《一個美國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 的管絃樂曲,便是以此兩次的巴黎經驗發展而生。
一九五一年,以蓋希文兄弟的歌曲改編而成的電影《花都舞影》由歌舞巨星金.凱利(Gene Kelly)和法國女星卡儂(Leslie Caron)主演,片中演繹了包括 〈S Wonderful〉、〈I’ll Build a Stairway to Paradise〉、〈I Got Rhythm〉等經典曲目,融合爵士歌舞和長達十多分鐘的芭蕾演出片段,也成為這部作品最獨特,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
半個世紀後,編舞家克里斯多夫.惠爾頓(Christopher Wheeldon)在二○○五年、擔任紐約城市芭蕾舞團(New York City Ballet)首任駐館編舞家時,便將此劇改編為長約廿分鐘的芭蕾舞蹈作品,更於二○一四年,製作完成全本《一個美國人在巴黎》音樂劇,於巴黎夏特雷劇院(Théâtre du Châtelet)首演;隔年登上紐約百老匯,並獲東尼獎最佳編舞、最佳編曲,及最佳音樂劇燈光、布景設計等四項大獎。
歷史的長流讓我們看見這個作品的發展軌跡,也能窺見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對於蓋希文的曲作、對於這個故事所產生的共鳴與想像,從五○年代的電影導演明內利(Vincente Minnelli)和金.凱利,到廿一世紀的惠爾頓和本劇女主角麗安.科普(Leanne Cope),這其中也包括了已故台灣音樂家張龍雲的身影。
四個年輕藝術家的合作與追尋、愛情和友誼
演出從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機飛過巴黎上空的震撼畫面拉開序幕,美國大兵傑瑞(Jerry)本該隨同袍自法國撤退,卻沉浸在花都的美好,不願就此離去;原本就是個畫家的他,決定在此開啟全新的藝術生涯,也因此認識了同是美國人的音樂家亞當(Adam),和熱愛歌舞表演的法國富二代亨利(Henri),以及一邊在百貨公司當櫃姊、一邊參與舞作甄選的芭蕾舞者莉絲(Lise)。他們同樣對於藝術有著理想和嚮往,同在巴黎輾轉於製作人、導演之間,也試著在接案創作和自己的生活取得平衡。劇中的三位男性,其實全都對莉絲著迷——傑瑞在離開巴黎前與她邂逅、亞當想為她編寫一曲舞作、亨利更是與她穩定交往中,只待鼓起勇氣向她求婚;莉絲本人倒是因著傑瑞的出現而有所動搖,加上終於獲得新編芭蕾作品的主演機會,讓她游移在感情責任和心之所向兩邊。
由編舞家惠爾頓所主創的《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相較於此前您可能看過的「音樂劇」,有許多特別之處。舞台上除了跟原版電影相同,有一段長達十多分鐘的芭蕾舞劇演出,場景與場景間的畫面流動、角色人物的動作編排,舞蹈在整體作品裡具有非常重的比例,更可以說是以「舞」承載了大部分的故事情節和情感流轉。例如,前述傑瑞與莉絲的第一次邂逅的片段,他在紛擾雜沓的人群中遇見了「她」,也讓傑瑞決心在巴黎駐足;一方面雖然可以看做是傑瑞為追求莉絲而不願離去,同時,整體場景的氛圍,卻也像是傑瑞目睹了此地的各種美好、令他眼花撩亂的各式繽紛燦爛,這時候的莉絲,與其說是劇中令他傾心的角色,更像是花都的代表、藝術的靈魂那樣令人不禁放下一切,嚮往追逐。惠爾頓的編舞調度順暢華麗,一場傑瑞在百貨公司裡對莉絲的放膽追求,兩人在櫃檯上下、客人和店員左右飛舞交錯;在河畔的幾次交心幽會,一條長堤、一座長椅、一盞路燈,便足以構成兩人忽遠忽近的美妙共舞、欲迎還拒的幸福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