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是關於年輕藝術家對於理想的追尋,而從首演就參與的女主角麗安.科普,與從群戲演員演到男主角的雷恩.斯蒂爾,也是一路追夢而來,終究成為舞台上的焦點。趁著劇組為亞洲巡演在台排練的機會,本刊特地專訪「莉絲」與「傑瑞」,邀請兩位分享他們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台前幕後的故事……
臺中國家歌劇院是《一個美國人在巴黎》今年在亞洲巡演的第一站也是最後一站——演員與巡演團隊在這裡集結、排練,一起從台中出發,並將在最後回到歌劇院、正式演出。前文提到這個作品關於年輕藝術家對於理想的追尋與創作者自身的跨界——從喬治.蓋希文的跨界、導演惠爾登的跨界,到製作團隊之一已故台灣音樂家張龍雲的跨界——其實飾演女主角莉絲的麗安.科普(Leanne Cope),亦是從過去芭蕾舞伶的身分「跨界」,成為不僅需要從頭跳到尾,更得開口唱歌的音樂劇演員。二○一四年於巴黎首演、隔年紐約百老匯登台、一七年倫敦西區演出,科普一直是《一個美國人在巴黎》音樂劇的女主角,如果說原版電影的女主角萊斯里.卡儂,是莉絲的化身,那麼廿一世紀的「莉絲」,即是「麗安.科普」了。
「你可以唱〈The Man I Love〉給我聽嗎?」
來自英國巴斯(Bath)的科普,如何成為經典電影改編音樂劇的代表角色,這背後其實有一段可以稱得上是「醜小鴨變天鵝」的奇妙故事:自英國皇家芭蕾舞蹈學院畢業後,科普幾經嘗試終於進入了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她在舞團擔任群舞舞者多年,正當她幾乎計畫放棄理想、高掛芭蕾硬鞋的那段時日,她收到了一則過去曾在皇家芭蕾舞團編導《愛麗絲夢遊仙境》一作的編舞家惠爾登的臉書訊息:「我聽說你以前在學校有參加合唱團,你可以唱〈The Man I Love〉給我聽嗎?」完全不知所以然的科普於是打開了Youtube,學起蓋希文的老歌;然後在某個星期六下午,在《天鵝湖》午場演出結束後,惠爾登出現在後台,他請她走進休息室的淋浴間(「因為惠爾登說,那裡的回音不錯」),身為群舞舞者的科普頭上還戴著天鵝羽毛、身上塗著白妝,惠爾登將手機舉到她的面前、開啟錄音,科普便在這裡第一次唱出了《一個美國人在巴黎》中莉絲的獨唱曲〈The Man I Love〉。
聽起來有點荒謬的場景,其實便是她的演員初選,在此之後,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甄選,就在她卅歲生日的兩天後,她得到了「莉絲」這個角色,也終於下定決心就此轉換跑道,從硬鞋改穿高跟鞋,一躍而上音樂劇舞台。
對於從小就是芭蕾舞者的科普而言,在台上要開口說話,甚至唱歌著實是件難事。科普說,舞者的呼吸通常比較淺,當無聲的芭蕾舞者要成為邊跳邊唱邊演的表演者,就必須從調整呼吸開始從頭學起,這是她首先必須克服的挑戰之一;除此之外,科普也笑稱,其實「換了鞋」的她,一開始連在舞台上走路都得再三練習,更別說還得穿高跟鞋跳舞了!好在她所飾演的莉絲本來就是個舞者,全劇裡,她仍有約半數的時間需以芭蕾舞伶的身分現身,跳舞多年「我第一次覺得穿硬鞋超舒服的!」
轉往音樂劇演出至今已超過五年的她也謙言,自己始終還是覺得比較像個「在演戲的舞者」,而不會以「演員」自居;同時卻也習慣了在台上開口說話、大聲唱歌的狀態,覺得未來也不是很想單純地只是跳舞。「雖然我也不知道接下來會如何,」科普說,要繼續在音樂劇領域演出,或是重拾舞者生涯,「但這不是很有趣嗎!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步將帶你走向何方。」曾經從淋浴間裡的簡單試唱,一路過關斬將、成了原創音樂劇主演,有過如此獨一無二的經驗,下一個轉角又會有些什麼,似乎真的頗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