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單純、隨機,甚至是缺少因果關係、邏輯貫穿及妥善結局的敘事,與仍有成長空間的演員,《永》很難被認為是部成熟的作品。但,有意編排情節、配置做工的「培育—演出」一體到位,則讓「少年歌子培育展演計畫」的「培育」必須被一同思考。也就是,重點不是完成作品,而是意圖將歌仔戲的傳承、積累與變革帶往什麼方向?
《靈界少年偵察組特別篇—永不墜落的星辰》
7/13 高雄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
如果設定「英雄」、「時空倒轉」、「平行宇宙」等關鍵字,可以聯想到不少科幻、英雄電影;其中,《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大概是近期的指標性作品。同樣作為一個系列/世代完結的《靈界少年偵察組特別篇—永不墜落的星辰》(以下簡稱《永》),投射出創作者與觀看者的想像連結,而偏日系動漫包裝;但缺少超過廿部電影建構的「漫威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包含人物與時空設定、宇宙觀等,而顯得單薄——追根究柢,「靈界少年偵察組」系列皆未見連載作品的宏大企圖,以及建構完整設定與體系的力道。
我想問的是:《永》對應整個系列及其背後支撐的「少年歌子培育展演計畫」目前到底完成了什麼?
從「想像未來」回到「過去的現在」
《永》的未來,是被想像出來的,不僅是從編劇來看,演員亦是。
劇情並未完全接續「靈界少年偵察組」系列情節,改以暗黑無望的未來開場,再以墨千羽(梁瓊文飾)、可耀(郭宗翰飾)返回仍舊光明的過去,讓未來的未知、初心的指引化作開放結局。但,人物的身分轉變、年齡增長、身心差異——缺了一臂的靖凌飛(孫凱琳飾)、墮入魔道的龍天佑(吳奕萱飾)——似乎造成演員的揣摩失準。尷尬情境往往發生在故作成熟、卻反顯幼稚的動作與對白設計,再混合了僵化的做表。甚至,在戲曲表演的限制、劇本編寫的模式下,「中二」感十足、科幻性降低,且多有「低科技」做法,如骷髏頭手杖、手槍、槌子等武器,僅身段配合,未有更強烈的聲光感受——未來,真來了嗎?
直至下半場的「回到過去」,才找到「現在」相對合乎情理的表現。重回前兩集所累積的人物塑造與表演,找到屬於演員當下的狀態,便顯得自若許多。於此,情節發展卻斷開了前作,連時空設定也淡化,雖以「特別篇」定位、「副線」發展得以解釋,但未來改變若如此劇烈,意外插曲能否自圓其說?
我們所見的只有這個當下
這個當下,演員的技藝呈現其實遠遜於他們的魅力與人氣。像是整體的唱、唸含糊不清,身段也多有失準;主角吳奕萱、孫凱琳雖有表演基礎與經驗,但節奏感、身體律動與臉部表情的掌握仍有加強空間。未解的現實難題,似乎也是此系列的特色與權衡。(註)
相較之下,後場的表現是極為亮眼/耳的。或許有賴於兩位音樂設計陳歆翰(編腔)、郭珍妤(編曲)對於整體音樂性的掌握,並能夠融會傳統與現代的音樂語彙,提供青年樂師練習亦撐起演出;也或許是少年歌子培育計畫的三年有成(音樂指導為周以謙),終讓背景不一的成員們奏出戲曲音樂的厚度與重量。作為觀眾雖難見培訓、練習過程,但演出當下已感受到樂師的穩定成長。
現在,是未來的未來了嗎?
相對單純、隨機,甚至是缺少因果關係、邏輯貫穿及妥善結局的敘事,與仍有成長空間的演員,《永》很難被認為是部成熟的作品。但,有意編排情節、配置做工的「培育—演出」一體到位,則讓「少年歌子培育展演計畫」的「培育」必須被一同思考。也就是,重點不是完成作品,而是意圖將歌仔戲的傳承、積累與變革帶往什麼方向?
但在這個計畫暫告段落之際,似乎未見;或者,這也不該是三年時間就預期獲得的。
於是,《永》並非「完結篇」,除是動漫預設,亦是在未完情節裡暗藏伏筆(也可能編劇並無多想);但我更渴望,這是對未來想像的開放性,甚至展演並非必要,培育卻必須繼續下去──未來仍未來,現在即將過去,是未來的起點。
註:表演相關問題,是我已提出的疑問。見筆者文〈春青修煉手冊《靈界少年偵察組》〉,表演藝術評論台。
文字|吳岳霖 劇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