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四年的秋天,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的余浩瑋發起了「風箏計畫」,利用一百多天的巡迴演出,希望藉由藝術,陪伴安置機構的青少年,找到自信與尊嚴。今年,他將和嘉義民和國中慈輝分校的孩子們,在台北與嘉義演出共三場《神的孩子》,讓學員們用戲劇去說那些平常說不出口的話。
風箏計畫7.0《神的孩子》
5/27 19:30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
INFO 02-86310133
曾是放浪中輟生的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下稱青藝盟)盟主余浩瑋,是在戲劇藝術裡找回人生價值與意義的,於是他製作「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安排一系列台前幕後製作課程,讓高中職學生學習並完整呈現一齣原創舞台劇。對青藝盟而言,這半年的課程規劃不是死板的教育,而是透過戲劇來陪伴與引導。
參加的學生們是一朵朵「花兒」,有些在畢業後進到青藝盟當團員、有些繼續在表演藝術領域發展下去。「你是第幾屆花樣?」成為另一種在劇場裡認親的開場白。
在神裡,彼此陪伴的孩子們
因為自已的成長經驗,「風箏計畫」從二○一七年起與嘉義民和國中慈輝分校(註)合作。余浩瑋每週三與助教到嘉義,幫他們上戲劇課程,引導學員創作,而課堂助教也會在臉書專頁上記錄每次的發現。透過記錄,彷彿也讓我們這群旁觀者,得到這些青少年的陪伴,相互在人生道路上前行;甚至有學員在畢業後,北上成為青藝盟團員,繼續陪伴他的學弟妹。
這次的演出說的是從安置機構逃跑出來的青少年的故事,但為何取名《神的孩子》?戲裡的孩子都是信徒嗎?我向青藝盟提出這個有點愚蠢的問題。在台灣,私人成立的安置機構占了近九成;且多數機構是因創辦者的信仰、為了做善事,才接納這群需要協助的青少年,生活方式也與創辦人的信仰相關。「即便信仰不同,神的愛是沒有差異的,來到機構裡被神所接住的,都是神的孩子。」他們回答。
此次演出亦邀請亂彈阿翔擔任音樂總監,製作兩首主題曲,要將學員們最純粹的聲音,錄製進音樂。青藝盟曾專訪阿翔,在聽過那麼多聲音後,對學員們的聲音有什麼感覺?他認真地回答:「那個穿透力是成人無法做到的。」
線上募資,讓更多人共同關注
今年演出,青藝盟不售票而是透過募資,希望讓更多人參與且關注特殊境遇的青少年。除了售票與DVD,也將募資費用的一部分,作為風箏計畫畢業班學員的升學獎學金。
即將演出的《神的孩子》,在嚴峻疫情下,該有的防疫措施都沒少,包含預計會下修觀眾人數,甚至將票券改成發售DVD。因為今年將有學生從慈輝分校畢業,再齊聚是非常困難的事,而準備這麼久的演出,只希望能被看見其中的成長。
風箏計畫當中的學員有人畢業、也有人就是不想回來,步步更新到7.0版,余浩瑋跟青藝盟始終與他們站在一起。「像這樣迷茫、迷途的孩子,他們就像斷線的風箏,身上有一條線。我們要做就是,拉緊那條線,拉回我們身邊,讓他們有機會重新改變、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余浩瑋用堅定且溫暖的語氣說。
註:嘉義縣民和國中慈輝分校是一所住宿型的中介學校,輔導、教育、照顧家庭遭受變故的學生,提供適性教育,預防中途輟學、並期待逐漸培養學生能自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