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人類計劃》期待「來賓」也都能夠在一路見證他們的探索、辯證,甚至失敗。(新人類計劃 提供)
戲劇 《新人類計劃:預告會後》 邀你共同在場

示範沒有預設終點的真實探索

繼去年在臺北藝術節推出第一階段呈現,周瑞祥、陳煜典與王磑合作、從魔術出發進行探索的《新人類計劃》再度現身,推出《新人類計劃:預告會後》,以「回應」為命題軸心,對「預告會」之後所接收到的所有評論、回饋、聲音做出回應,他們將以發表會之名邀請「來賓」到場,誠實展現途中的他們如今身處的狀態。

繼去年在臺北藝術節推出第一階段呈現,周瑞祥、陳煜典與王磑合作、從魔術出發進行探索的《新人類計劃》再度現身,推出《新人類計劃:預告會後》,以「回應」為命題軸心,對「預告會」之後所接收到的所有評論、回饋、聲音做出回應,他們將以發表會之名邀請「來賓」到場,誠實展現途中的他們如今身處的狀態。

周瑞祥X陳煜典X王磑《新人類計劃:預告會後》(現場直播)

4/11  1400160020002200

(每一場次的主題內容不同)

INFO  臉書搜尋「新人類計劃Transhumanism-周瑞祥」

《新人類計劃》是一場跳脫劇場和魔術框架的探索,內容涵蓋心理科學、催眠、身體和意識鍛鍊,探究唯物之眼、唯心之眼、苦行僧、技、查克拉、體術、自然力和雷門等八項能力潛質如何養成,由魔術工作者周瑞祥提出並以己身為實踐核心、搭檔導演陳煜典及魔術╱視覺藝術工作者王磑共同執行,共同探索在未來身而為人的可能。

這是一場暫訂為期三年的實驗,也是一趟不預設終點的旅程。在去年的臺北藝術節以「預告會」之姿問世後,除以每年一次的「發表會」為自己設下必須面世的期程,亦開放與各種場域、策展交會發生事件、共同在場的可能。在預計於今年八月發生的第二階段發表會前,《新人類計劃:預告會後》以「回應」為命題軸心,對「預告會」之後所接收到的所有評論、回饋、聲音做出回應,也將融入在這個時間點上對紛擾世界和自我處境的思索,誠實展現途中的他們如今身處的狀態。(目前因應肺炎疫情,演出改為線上直播)

得到超能力 讓魔術不會「只是魔術」

「一開始其實非常單純,就是他跟我說——我想要得到八種超能力,一起來做吧。」王磑這麼說。

《新人類計劃》的成形,也許可回溯到周瑞祥曾在樂悠悠之口做過的演出《中二病》,又或者是更早更早,對超能力的好奇與著迷。隨著他以「全台灣最有魅力的魔術師」之名逐漸被認識,他關注的焦點則一直都是一個更古老的命題:魔術該如何回應社會和人心。那是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史前,甚至未有魔術之名,當時的巫師和法師乃是為了「解決人的問題」而存在,因此施展奇術、祭儀,被奉為國師。那些對普通人來說的神奇力量,不僅引領人類解決當下的困境,也滿足了人心渴望超脫現狀的需求,提示了超脫的可能和途徑。然而隨著時間、文明的發展,許多「方法」漸漸分支而脫離了初始的廣大範疇(如催眠、占星術、心理學都漸漸獨立,煉金更是化學的起源),剩下的「魔術」則漸漸「只是魔術」,被歸為表演藝術的一種,日漸重視表演性、觀賞性及娛樂性後,「觀/演」的框架和觀眾對「被製造魔幻」的期待也無形中成為局限。

《新人類計劃》最直接來說,就是對框架的推翻,透過擴大定義,來「找回/找到」魔術的可能性。

2024年度人物-賴俊諺廣告圖片
當我拿起相機的那一刻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2024年度人物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