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中爵士音樂節演出現場。(臺北爵士大樂隊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尋找台灣爵士樂 台灣的爵士

從城市慶典到在地爵士教育

過去,爵士樂對一般來說人來說是外來樂種,也是新潮、時髦的象徵。即使嚮往,也得從電視台、夜店、酒吧、唱片等管道才能聽到,讓人感覺遙不可及。但近年來,爵士樂的蓬勃對比以往,已不可同日而語。除了受到台灣經濟發展影響,爵士酒館的增設、經營者的眼光、專業聽眾的累積等都交互影響,再深究其竟,則得歸功各地爵士樂節、社團、音樂營等多年耕耘。

過去,爵士樂對一般來說人來說是外來樂種,也是新潮、時髦的象徵。即使嚮往,也得從電視台、夜店、酒吧、唱片等管道才能聽到,讓人感覺遙不可及。但近年來,爵士樂的蓬勃對比以往,已不可同日而語。除了受到台灣經濟發展影響,爵士酒館的增設、經營者的眼光、專業聽眾的累積等都交互影響,再深究其竟,則得歸功各地爵士樂節、社團、音樂營等多年耕耘。

音樂節帶入一波一波的人流

透過舉辦藝術節來提昇城市、地方或場館形象,藉此累積人文素養,是歐美國家行之有年的模式。近10年來,台灣各地有數不清的藝術節舉辦,以爵士樂為名的更是不遑多讓。作為首善之都,「臺北爵士音樂節」的歷史由來已久,早期承辦單位及名稱都有過更迭,改由臺北市文化局主辦後,至今即將邁入第15年。除了有主場的大安森林公園大型戶外音樂會外,更延伸到內湖、中山、天母等公園舉行的中型演出,讓獨特的都會光景與爵士樂交互輝映。

「臺中爵士音樂節」則創立於2003年,現已成為全台最熱門的節慶活動之一。最早的活動場地是豐樂公園、逢甲夜市、天津路商圈、臺中公園,2005年後則固定於市民廣場周邊。由於草悟道小舞台可讓樂手與觀眾近距離互動、舞台前草地亦提供民眾席地而坐,加上現場不需門票降低門檻、高級飯店擺攤與促進美食創意文化等因素,每年吸引高達百萬人次參加。如此大規模人潮不僅造就了所謂的「野餐文化」,更引起諸多觀光相關的討論與學術論文研究。

同樣在2003年,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揭開序幕。將爵士音樂會搬上古典音樂殿堂,此舉對台灣來說有劃時代的意義,昭告爵士樂走進經典。雖然最初僅以幾場音樂會包裝,然而10多年來從大廳、小廳、戶外廣場大型免費演出到鄰近酒館的小型沙龍,讓爵士樂音符處處飄揚。舞台上,邀請的國外演奏家皆為一線巨星,而國內頂尖樂手也從演奏廳的小場次到近年組成「節慶樂團」邁向大廳,可見實力與受歡迎的程度皆與日俱增。

從2017年開始,「夏日爵士派對」以主題來設計音樂會概念,例如巴西、拉丁、路易.阿姆斯壯等,讓樂迷們在聆聽之餘,更能有知識上的收穫。值得一提的是,國際級演奏家來台,在打歌目的下,曲目多半來自他們的新專輯。然而為了讓自己土地上的聲音被聽見,在每年的「兩廳院夏日爵士節慶樂團」的節目中,除了安排原汁原味的本地樂手上陣演出之外,國際知名爵士樂作曲家與小號演奏家摩斯曼(Michael Mossman)更是年年搭配主題改編、創作樂曲,由節慶樂團首演。

事實上,無論是台北或台中的爵士音樂節,在演出之外皆有爵士樂教育推廣的深耕。例如在台北有講座、工作坊等系列活動;台中除上述之外,更舉辦比賽、校園推廣等加強爵士樂的培育。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