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什麼是爵士?什麼構成是爵士樂的條件?會不會你以為聽的是爵士樂,但其實是摻雜爵士編曲的流行樂?如何在浩瀚的爵士樂大海中,找到指引方向的準星?讓我們透過爵士樂專家們的定義,從複眼觀點勾勒出輪廓,也許,就能更靠近爵士樂一點。
爵士小號演奏家
魏廣晧:要有爵士樂的語法與律動感
爵士樂的條件,就是特殊的「律動」,也就是為什麼能讓人一聽就感覺到爵士樂的主要原因。這律動感來自於非裔美國人獨特的語調,經過全世界的演繹之後,變成了現今的風貌。然而不管怎麼轉化,那種懷著崇敬的心,將大師演奏過的樂句推陳出新的創意始終不變,這樣的精神,就是延續與傳承。
爵士廣播節目主持人
沈鴻元:搖擺與即興
爵士樂裡有些是必要條件、有些是次要條件,但是隨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原本的條件,也會有變化。好比搖擺,切分音的節奏在傳統上是必要的元素,但演變到現在,較現代的爵士樂聽起來就不見得搖擺。又如即興,概念大量被運用則大概在1940年代之後,這之前的大樂團音樂作品當然也是爵士樂,卻沒有這麼多即興演奏的元素,畢竟那個年代演奏目的是要讓客人跳舞的。但若要定義的話,我想構成爵士樂的兩個要素就是搖擺與即興了。
爵士樂評、藏酒論壇編輯總監
蘇重:爵士樂善於變化與吸納,各自有各自的想法
爵士樂百年來就是善變、擅於調整吸納其他音樂的元素。老派的定義是節奏上的搖擺,「給我搖擺,其餘免談」,但音樂有不同的傳承與派別,關於節奏與即興,每個人都可以有各自的想法,這也是爵士樂的特色。
爵士低音提琴演奏家
徐崇育:爵士樂是遷徙與傳承,是對文化的第一手的感受
每種音樂都有他的文化跟歷史面向,只要追尋著軌跡溯源而上就會找到答案。「何謂爵士樂」的標準答案,一定包含了黑人音樂文化的元素,最初有搖擺、樂手間互相呼應等。當然特別隨著時間改變,這些元素由美國向外遷徙,全世界每個城市、每個種族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因此有些元素被拿掉,有些被加入。如此看來,對爵士文化的第一手感受,便是了解爵士樂最好的方式。
政治大學廣告系教授、網路筆名「小威」
孫秀蕙:自由,跨界文化結合與用藝術的方式表現
爵士樂對我來說是跨界文化的結合用藝術的方式表現出來,主要是為其他藝術類型啟發,也啟發他人的創作。與其他樂種比較起來,它是相對自由的。
爵士樂評人
黎時潮:如果音樂家自稱演奏的是爵士,那我就接受他是爵士樂!
我的標準是:如果音樂家定位他自己演奏的是爵士樂,那我就接受他演奏的是爵士樂。剩下的問題就是,他演奏的是不是「好」的爵士樂了。爵士樂定義很難,但卻有客觀欣賞準則,演奏的好壞,一般人都能判斷得出來。不過,這標準反過來不適用!因為如果樂手說他演奏的不是爵士樂,但卻音樂有很濃厚的爵士傳統,那麼我不能因為他這麼說,就否定他音樂中爵士樂的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