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這件事,有對錯或高下之分嗎?如果有,那麼什麼才算是好的美感?若沒有優劣差異,那麼「美感教育」的必要性是什麼呢?社會真的需要一套標準的美感教育嗎?由朱家安主持的「好哲凳」系列哲學思辨講座,繼「美感有客觀基礎嗎?」之後,再一次以美學為題,邀請近年以「教科書再造計畫」而廣為人知的「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張柏韋為客座講者,與廳院青一起討論教育與美學之間的關係。
主持人朱家安用自己喜愛的電玩作為開場破題,做了一張「長輩圖」風格的遊戲上市倒數圖,引發現場聽眾一陣笑聲。朱家安就此深入追問,大家笑的原因是什麼?這樣一張多樣顏色、多種字型壓在既有底圖上的結構,為何會讓在座的年輕朋友們發笑?笑聲的背後,是否代表美感其實是有所謂的正確答案?當我們討論邏輯問題,尚有一定的脈絡可循,但討論「美感」,卻是個相對複雜的議題。
共同主講人張柏韋首先將「美感」與「教育」兩個詞彙拉出來說明,當美感由私人的喜好選擇,進入到社會公共議題的「教育」環節,那麼如何找出社會最大共識,以及美學的優劣該如何定義,都需要更為謹慎的取捨。若只考量多數人的偏好,而排除了少數人的心之所向,似乎也遠離了教育的初衷。拿「美感細胞_教科書再造計畫」的執行經驗來說,在計畫推行初期,團隊曾收到許多質疑的聲音,認為這樣武斷否定過去的教課書設計,是否過於自負、團隊何以自詡能站在評判他人美學的位置?這些來自他人與自我的質疑,也促使張柏韋沉澱思考「美感」這件事究竟是什麼?想要改變教科書的設計,動機只有單純的「美感」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