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生命的歷史,用陪伴搭建一個家(房瑞儀 繪)
特別企畫 Feature 來場成熟的冒險!(二) 蔡櫻茹X旺伯

探尋生命的歷史,用陪伴搭建一個家

活化歷史(History Alive),為紐約Elders Share the Arts(ESTA)機構前執行長Susan Perlstein開創的藝術方案,2005年起果陀劇場與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共同主辦。其中,專案總監蔡櫻茹與參與者旺伯都是從專案前期及初始就已加入的成員。

活化歷史(History Alive),為紐約Elders Share the Arts(ESTA)機構前執行長Susan Perlstein開創的藝術方案,2005年起果陀劇場與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共同主辦。其中,專案總監蔡櫻茹與參與者旺伯都是從專案前期及初始就已加入的成員。

蔡櫻茹:那種信任,是我最大的成就感

會接觸到活化歷史劇場,其實是無心插柳的意外。我先是2005年通過美國非營利機構Elders Share the Arts的台灣遴選,隔年到紐約受訓,成為第一代的長輩「帶領人」。先前是在文山社區老人活動中心帶領長者演戲,再到果陀劇場與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支持下的「活化歷史」專案,帶爺爺奶奶進學校、跟小朋友講故事。

活化歷史方案中有3個階段。前兩個階段是,整理自己的故事,然後進到學校,跟學齡孩童交流。這是在台灣發展出來的在地化方法,在紐約是用訪問方式,再邀請有劇場經驗的人去完成,並沒有「養成」階段。

前兩個階段希望藉由帶領人的協助,養成老人家能講自己的故事去交流與分享。其實老人家跟孩子溝通本就需要一個過程,包含班級經營、跟孩子講話的注意事項等。我們的帶領人不一定是戲劇專業,我也非常鼓勵帶領人用自己的專業去結合,至少你可以有整理故事的過程,以及與孩子交流的過程,這都在釐清「老」的刻板印象——對老人家可能會有什麼想法?現在的學齡孩童怎麼去思考「老是什麼」?或是回去看看自己身邊的長輩是什麼樣子?我們很希望透過這個方案,促進更多的跨世代交流。

接下來是第三階段「生命劇場」,像是最近即將演出的《時光里歡迎你》,就是運用果陀劇場的專業進行研發。因為我有教育背景,認為一定要培養這些「專業的素人」,我現在都這樣稱呼他們。我最高興是,沒有讓他們呈現看起來很匠氣的表演,還是真誠做自己。這也是我強調的,我們並不只是要做表演藝術。

所以,我第一個學的就是要調整自己。在活化歷史專案裡,我著重的是「這個人」——這個人有沒有學到東西?這個人做這件事情需要的是什麼?過程裡獲得很大的學習是,我可以看見他們的需要,然後才決定跟他們一起往前走的下一步是什麼。人的身體機能就像是零件,使用久了會需要維修,甚至有個極限,這是一個正常的人的生命旅程。那麼,我要怎麼照顧這群老人家的最後一段?這不一定是要知識面、技巧面的。我會一直問自己的是:能夠滿足他們的需要,才是我首要思考的問題。

對我而言,在有限的時間裡,長輩願不願意跟你說那麼多,就像旺伯,因為他相信這個場域,所以願意講很深入的事情。那個信任,就是一種反饋、一種回應,對我來講是很大的成就感。「活化歷史」提供了一個場域,穩定的、持續的作為他們可以回來的家,這裡有熟悉的朋友、可以聊天的人、可以上的課,然後可以覺得自己有機會成長。

我們要有一個地方,就像這裡,讓這樣一個陪伴的方式可以持續下去。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