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大典讓京劇界業內人士都知道梅葆玖收徒啦!還是從台灣來的。這個消息在兩岸剛開放的當年,是非常有新聞性的。梅老師因為從小是在家學戲沒進過科班,老師經常以這事自我解嘲稱自己是票友「丸子」。這個典故是來自清朝時內廷供奉,角兒可以吃山珍海味,票友只能吃碎肉攪拌的丸子。梅老師的幽默、不爭不搶、凡事不往心裡去的豁達態度,處處影響著我們後輩的弟子們。
梅老師知道我在台灣很早就開始有機會演創新戲,老師不但沒有意見,還特別鼓勵並告訴我,他因為身處的時代環境,沒有機會創作新戲,況且梅蘭芳大師一生的創作如此豐厚,他願將精力放在原汁原味地繼承父親的藝術,絕不改動。我覺得就老師個人來講,沒有創作並非是個遺憾,他此生靈魂的使命就像是成為梅蘭芳大師和我們第三代學梅者之間的橋梁。我們因為看到梅老師台上的風釆,間接感受到梅大師當年的模樣。許多梅派其他的弟子,在學梅之後,有了自己的見解也開始有了創作的慾望,只有梅老師忠實地繼承實踐了梅大師的藝術,我才有可能深度地學習梅派的精髓,經過沉澱,再結合在台灣培養我成長的這塊土壤上,創排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戲,這在傳𠄘意義上可謂是最大化的效益了。
要學好梅派戲除了有嗓子唱得好之外,還必須得演得好,入木三分才真的可能把戲唱出個道道兒來。1993年,我第一次到北京辦梅派專場,貼出《穆桂英掛帥》、《霸王別姬》、《三堂會審》,現在想想覺得太大膽了。不過當時的狀況,我必須要這樣做才能達到進修的效果。我先把所有唱腔動作都學會了,再去北京請梅老師在排練中為我修正提高。老師多年來已將其父親的藝術形式了然於胸,我排戲的當下有不合適的地方馬上講解改進,隨著老師一點一滴地找著梅派演唱的特點。幸好北京的首次露面順利圓滿,得到「中規中矩」四個字評價,代表著不求自我表現,沒有什麼怪怪的、上不了檯面的缺點。這在梅派可說是最好的評價了,老師很滿意,我也吞下一顆定心丸。
我從此幾乎每年都去北京辦專場,1994年紀念梅蘭芳100周年冥誕,我和老師一起復排《太真外傳》,又去好幾個城市巡迴演出。1995年挑戰難度最高的《宇宙鋒》和《貴妃醉酒》。《宇宙鋒》的主角趙艷蓉是為避禍裝瘋,但又要讓爸爸以為她真瘋,同時要和觀眾交流,也要和啞奴交流,這些表演的層次要分清楚,引領觀眾一起體驗趙艷蓉如何在父親面前演出「瘋」,但心情的沮喪、低落、痛苦也必須時刻展露。梅大師非常喜歡這齣戲,覺得這戲能讓他對塑造人物有極大的幫助,因而時常貼演此戲,而且即興發揮往往常發展出好的效果,將這些記取下來並置入到下一次的演出。另一齣《貴妃醉酒》則有大量的歌舞,考驗著演員唱唸作舞整體的素質。全齣戲以【四平調】貫穿,梅派唱法是「高拉低唱」,高拉的音色,顯現出宮廷特有的富麗堂皇的音樂氛圍;但低唱對女性演員來說卻是個很大的挑戰。所幸我通過了重重考驗,1995年這兩齣戲的演出,使我獲得了第13屆戲劇梅花獎的榮譽。
私底下,梅老師的生活非常單純、自由、自在。每天想上哪兒就去哪兒,喜愛鑽研音響唱片。他遇事隨緣,來者不拒,對待朋友人人平等,無論達官顯貴或一般戲迷,即便對陌生人都毫無架子。每年三節老師會把自己和父親的照片合成,沖洗出來送給每位好友,表達對每一位親友的看重。老師天性童心未泯,雖然經歷過辛苦的歲月,心中仍有小確幸,總能為小事開懷,例如我們一起去吃烤鴨,或是收到我帶去的肉鬆,總是不嫌棄地開心不已,老師對生活始終謙遜如一。
老師走了,但梅派藝術依然昂揚挺立在華人的心中。為緬懷我最敬愛的老師,2017年開始,在北京、上海、台北三地舉辦紀念老師的梅派專場。連續了好幾年,內容包括演唱或演出,年年舉辦。明年2024又將迎來重要的時刻——紀念梅蘭芳130周年、梅葆玖90周年誕辰,北京京劇院已經策畫將近一整年的活動。我的「在梅邊」系列,也將會在北京大劇院推出《洛神》、《生死恨》、《清唱、魏海敏的好友們》,以連續3天演出向梅葆玖老師致敬。其他城市的紀梅活動也會一一展開,期待號召更多愛戲觀眾的熱烈參與,不僅看熱鬧還要會看門道才能做個資深戲迷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