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慶祝創團30周年的「新加坡專業劇團」(Singapore Repertory Theatre,SRT),今年2月宣布更換劇團名字,成為「Singapore Theatre Company」(新加坡劇團),引起了新加坡藝術工作者們的熱烈討論。
所謂的Repertory theatre,是指有著固定演員班底,呈現固定劇目的劇團。SRT沒有全職演員,也沒有長期重複呈現固定劇目,其藝術總監Gaurav Kripalani因此認為SRT名不符實,在向國家藝術理事會提出申請以後,成功把SRT的「Repertory」一詞取出。
然而,劇團從此被稱為「新加坡劇團」(以下簡稱STC),卻引發更多疑問。實踐劇場藝術總監郭踐紅表示,STC雖然未必有「代表新加坡劇場」的意圖,但如此更名,很難不令人如此解讀;同時,新加坡劇場的多元化,並不是任何一個劇團可以獨自擔當的,新加坡劇場應該是所有新加坡藝術工作者們共同擁有的身分。
年輕劇場編劇A Yagnya也發聲,她認為STC雖然扶持了許多劇場工作者,但是該團鮮少製作與本地課題相關的劇目、呈現的劇目也多以外國名劇為主、並聘請國外導演導戲、邀請沒有新加坡口音的演員參演……她表示,若該STC自稱是「新加坡劇場」的代表,那麼他們是否也成了新加坡劇場的權威?其他不符合該團標準的藝術團體,是否就不是「新加坡劇場」?
Kripalani目前表示會繼續保留新名字,並且也確認不會自居是新加坡劇場的代表。這次的更名事件讓新加坡劇場工作者們討論「身分」的問題,思考「何謂新加坡劇場」,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將會有更多關於「新加坡劇場」的思考和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