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剩女經濟》結合了食品市場的「最佳食用期限」概念和異性戀婚姻的主導邏輯,質疑厭女文化和社會普遍根深柢固的性別歧視思想。(陳奕臻 攝)
舞蹈

《剩女經濟》 挑戰性別與經濟體制的藝術探索

2024臺北藝術節:蘇品文《剩女經濟》

2024/8/30  19:30

2024/8/31~9/1  14:30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7樓大型排練場

以《少女須知》系列使用「裸/身」概念來探討女性主義的藝術家蘇品文,從2023年開始進入新階段的探索,而《剩女經濟》即是展現這段時間以來的累積。邁向40歲的蘇品文,透過自己的肉身——以大眾定義的「剩女」的身體,透過市場產品和觀眾互動來建構場景空間,檢視社會如何看待有利或無用的事物。作品結合了食品市場的「最佳食用期限」概念和異性戀婚姻的主導邏輯,質疑厭女文化和社會普遍根深柢固的性別歧視思想。

「剩女」一詞在華語語境裡,如今廣泛被聯想為具有貶意的大齡未婚女性,《華爾街日報》也出現讀者投書探討「剩女」經濟學。(註)被歸屬於「剩女」的蘇品文,將自己的肉身作為題材,毫無保留地提問,「我在談的是40歲的我怎麼存活下去的策略。」不只是面對因大齡身分遭受的歧視,還有如何創新和擔負獨自演出完整作品的體力。

除此之外,蘇品文也希望這次作品可以探索超越二元性別觀的女性主義世界觀,突破傳統女性主義過於聚焦於生理女性的觀點。他積極地使用「they/them」(英文代名詞「他們」)來作為作品目標,不再只是依賴自己個人作為生理女性的身體形象,而是提議一種新的女性主義樣貌,打破性別的二元對立,倡導更具包容性的性別觀。

作為臺北藝術節國際共同製作的委託創作,蘇品文也提到創作的艱辛:「要在全球語境中談東亞的女性主義,又要考慮它的社會文化脈絡。」其實是相當困難的,「光是使用不同語言討論作品時就會產生落差和誤解。」蘇品文提到:「我自己也很小心的是面對所謂的異國情調。」他同時也希望作品在不同城市巡演時,觀眾接收到的不要落差太大,「尤其是裸體這件事」。

《剩女經濟》以大眾定義的「剩女」的身體,透過市場產品和觀眾互動來建構場景空間,檢視社會如何看待有利或無用的事物。(陳奕臻 攝)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裸體在藝術表現上大多反應了每個時代關於性、性別角色和社會結構態度的變化。最早的文明將裸體女性形象視為生育或幸福的象徵,但如今裸體代表更複雜的意涵。在東亞或許更經常地與色情等意象有相關聯想。蘇品文將「裸」視為一種身體政治的體現、精神概念的實踐,而不是藝術表現手段,「我目前把『裸』作為一個很積極的藝術方法,這就是為什麼我稱之為女性主義藝術,而不稱之為編舞作品,因為這是關於我的個人意識和身體政治的基本主張。」

蘇品文的藝術創作並不局限於排練場或舞台上,「我花很多時間與不同群體有很緊密的互動,這是我參與社會的方式。」沉浸於場域中,將自己的身體置於「現場」的工作方法,幫助他更快速地積累出更清楚的思緒。除此之外,他也儘可能地在工作環境中,與團隊夥伴保持對等的權力關係。將對於藝術思考的覺察,回歸到日常生活中,蘇品文強調:「我很在乎我不在排練場時在做什麼,那才是我能夠做作品最主要的原因。」這種對自身身體的高度自覺和控制,成為其藝術實踐的重要一環。

《剩女經濟》無疑是一次大膽且前衛的藝術探索,並體現蘇品文對於性別議題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視角。相信作品將不僅僅是一場表演,更是一場關於性別、文化和社會的深刻對話。

註:華爾街日報網站刊載《Sex and City:「剩女」經濟學》一文,來自經濟學人集團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的中國研究主管兼全球高級經濟學家劉倩的投書。「剩女」一詞源自於中國,本篇文章為劉倩分析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莉娜.艾德蘭(Lena Edlund)的論文《Sex and the City》,與美國影集《慾望城市》同名,以性別經濟學分析全世界都市的男女比例失衡。並以瑞典城市數據作為參考,提出都市地區女性過剩可能是勞動力市場和婚姻市場共同作用的結果。劉倩藉此論文近一步以經濟學理論討論中國的「剩女」概念和婚姻市場等。本文內容與創作者要表達的藝術作品思想並無關聯,僅作為字源說明。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4/08/21 ~ 2024/11/21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