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裸體

相關文章 18 篇
  • 《七種歡愉》中,十二名表演者在舞台上全部粘在一起,合為一體形成一個肉色團塊的軟雕塑。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人與非人、萬物之間的感性關係 丹麥編舞家梅特.英格瓦森的《七種歡愉》

    五月初在巴黎龐畢度中心演出的《七種歡愉》,是丹麥編舞家梅特.英格瓦森在完全運用物件、材料編舞,在舞台上創造氣候和自然景觀的「人工自然」計畫之後,回到運用人類舞者身體編舞,試圖繼續思考身體如何與環境相連的作品。作品標題《七種歡愉》一方面意味著回應內疚的七宗宗教原罪,裸露的恥辱,同時,也更直指萬物之間所有「可能」關係的美學感知本質。

    文字|詹育杰、Marc Coudrais、Danny Willems
    第319期 / 2019年07月號
  • 皮耶.波納爾《浴缸中的裸女》,1925。
    藝@展覽

    從「裸」讀身體的歷史

    裸體的描繪向來是藝術家的養成訓練,也藉以傳達理想化的人體,但在逐漸脫離傳統與理想化形象的局限之後,人體也成為形式實驗的主題,裸體也更直接表達情愛欲望和普世人類的境況。這次由高雄市立美術館與倫敦泰德美術館合作策畫的「裸」展,即透過泰德典藏之油畫、雕塑、攝影和紙上作品逾一百廿件,梳理十八世紀至今的藝術創作當中,裸體如何被實踐、挑戰和演繹。

    文字|吳垠慧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兩廳院Open House活動 打開劇院之門

    【台灣】 兩廳院Open House活動 打開劇院之門 國家兩廳院每年舉辦的「Open House」活動,今年將於七月九日舉行,打開重新裝修好的國家戲劇院大門,歡迎大家來一探劇院的藝想世界。活動包含了「舞台燈光秀」、「後台導覽」,及相關周邊活動如藝術創意市集、音樂舞蹈與說故事演出等。 「舞台燈光秀」是今年「Open House」活動的主秀,將展現戲劇院今年大整修後舞台功能的提升與躍進,演出結合音樂、燈光與整修後的舞台機關,讓觀眾一睹戲劇院整修後的新風華。「後台導覽」則邀觀眾一探大幕之後的神秘空間,參加者可以看到劇團演員們扮演成導演、舞台設計師、服裝設計師與助理們在排練場、佈景工廠、服裝製作室、洗衣房與化妝間工作的情形,讓參與的觀眾彷彿置身劇院熱鬧的工作現場,感受劇院後台的工作氛圍。 此外還有周邊活動如:「前台導覽」、「氣球頑童Summer」、「兩廳院爵士音樂菁英樂團」、《小木頭奧勒岡的奇幻歷險記》、「微型音樂舞蹈演出」、「Open 市集」等。參與當天活動須購票入場。 2017年「表演藝術新人新視野」 孫唯真等三人獲補助 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的「表演藝術新人新視野專案」今年獲補助的名單揭曉,入選者作品將於11月至12月陸續於台北、員林、高雄巡迴演出。 此次入選的三位創作者與作品分別為:戲劇導演孫唯真的《再約》,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斷翻盤,什麼是真實?什麼假?編舞者高詠婕《高明的前戲》則探討殘忍的是環境?還是我們?利用戲謔的表演形式,突顯人性的殘酷與內在矛盾。編舞者黃于芬的《Elephant in the room》以食物為發想主題,把「人體」轉化為「肉體」,呈現動物成為「食物」所經歷的過程,訴說宰殺時生命逐漸逝去的痛苦。 「編劇深度解密:從文字到影像」工作坊7月下旬舉辦(334) 文化部舉辦編劇工作坊「編劇深度解密:從文字到影像」,邀請好萊塢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當身體成為藝術的場域

    什麼是藝術?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就算是日常生活中平凡不起眼的小事,就會成為藝術。以法國編舞家奧立佛.杜柏(Olivier Dubois)剛在夏佑宮國家劇院(Thtre national de Chaillot)上演的新作Auguri來說,舞者在台上只執行一個動作,就是奔跑。一個小時的演出中,廿二名舞者,從個人到群體,極盡自己速度,幾近失控地來回奔跑。最初的意象是快樂和希望的追尋,跑到最後,卻是逃離恐懼和災難的象徵。杜柏說,每當創作時,他一次只能有一個想法,但是當他抓住那個想法,就會把它實踐到極致,直到筋疲力竭為止。 二○一二年在亞維儂藝術節首演,讓杜柏聲名大噪的《悲.慾》是另一個鮮明的例子。舞台上裸體,並不罕見,但讓十八名男女舞者一絲不掛,跳完九十分鐘的舞,就是注目的話題了。杜伯刻意選擇不同膚色、身形、性別的舞者,在舞台上一字排開,彷彿要觀眾仔細端詳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隨著規律的行走、排列、穿越直至倒地、翻滾、交疊、顫抖、吶喊,通過肉身之苦的圖像描摹,深入挖掘靈魂深處的悲愴,呈現了孤獨與慾望、憂鬱與狂歡的生命共相,面對失序的世界,進行「生命意義何在」的存在主義式之永恆提問。 杜柏的舞作在歐陸評價兩極,《悲.慾》在英國沙德勒之井劇院(Sadler's Wells)上演時,《衛報》、《每日電訊報》甚至只給出兩顆星的評價。雖然作品極具爭議性,然而他表示,選擇裸體作為表現手法,並不是要驚嚇觀眾,或是讓觀眾覺得不好受,而是藉由赤裸的身體,觀眾可以深度挖掘自己和世界的連結,「透過赤裸體現,觀眾反而會反觀自我、透視自己的內在。」他強調,當我們仔細觀察他人身體時,就能反映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肉體如同一張世界文明史的地圖,當你可以閱讀身體,你就懂得這個世界。」 當身體成為藝術場域,裸體,就是藝術的極致展現。本期特別企畫,我們從杜伯的作品回探,在西方藝術史上,裸體向來是重要的創作素材,從遠古、希臘時代的雕像、畫作,到近代的電影、攝影,裸體創作的演變,如何影響人類「凝視」裸體的觀念?在歐陸劇場,全裸演出就是藝術呈現的手段,跟吃喝拉撒睡一樣稀鬆平常,甚至真槍實彈的性愛演出也百無禁忌,究竟他們對於身體的看法,如何建構而成?同時,本刊也專訪劉守曜、法蘭克.迪麥可、李貞葳、蘇文琪等

    文字|黎家齊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關於裸體,他們想說……

    我們看碧娜.鮑許的《春之祭》悲傷絕望的女人,覆滿汗水的細肩帶洋裝滑落坦胸赤裸的脆弱無助;我們看奧立佛.杜柏《悲.慾》不同膚色、身形、性別十八位裸身舞者,展現人本質的差異與共相,暴烈沉重地探勘靈魂暗角。 廿一世紀已經走得那麼遠了,「裸體」在舞台上還是個議題嗎? 服裝作為社會體系規範影子般的存在,終成為個人的性格、角色的一部分,當創作者試圖卸下此些外在的包覆,他們想訴說的究竟是什麼?當我們不再為裸露大驚小怪,裸身不再被視為挑釁規範的武器,我們能不能將身體純粹地視為身而為人所被賦予的禮物呢? 本期除以十件視覺藝術作品對裸體凝視的轉向,並對照歐洲與台灣表演藝術中的裸體外,更透過劉守曜、法蘭克.迪麥可、李貞葳、蘇文琪,與獨家專訪奧立佛.杜柏等創作者,從閱讀他們瑰麗的身體風景,進而閱讀自己。

    文字|本刊編輯部、高雄春天藝術節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 莎夏.瓦茲《肉體》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不用切結書,不用馬賽克 柏林劇場裡的日常裸體風景

    將在高雄上演的《悲.慾》,媒體刊出的劇照出現了馬賽克,現場嚴格十八禁,觀眾入場前還必須簽切結書;但在柏林地鐵裡,東德紀錄片影展海報上有幾乎全裸的男體、德國歷史博物館「同志歷史展」海報是一位跨性別、露出乳房的藝術家,劇場裡的裸體更是稀鬆平常,全裸演出就是藝術呈現的手段。當代德語劇場向來挑釁,紅血噴灑,尖叫嘶吼,裸體常常是演員戲服,於是哈姆雷特不限定男演員飾演,且能全裸獨白。裸體為尋常,但在劇場裡就能建構身體、性別、權力的政治論述。

    文字|陳思宏、林鑠齊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 劉守曜《Shapde 5.5》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直面觀者 追問生命與禁忌 關於裸體的台灣表演紀事

    相對於歐陸對裸體演出的坦然,相對保守的台灣,對這類呈現依然不免有相當程度的禁忌心態,於是舞台上的裸體不只是展示一則純然的肢體語言、身體美學課題,也有其社會、政治的面向,甚而觀看本身也處於變化之中。不管是在行為藝術表演或舞蹈戲劇演出中,創作者以各種不同的美學與身體思考出發,是一則則創作者、表演者乃至觀眾如何逾越各種不可能性、社會禁忌、生命追問的故事。

    文字|吳思鋒、林育全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 劉守曜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無遮蔽的身體 創作的誠實與真實

    舞者、劇場演員、導演 劉守曜 透過裸體 釋放內在靈魂

    表演者的身體,是舞台上最重要的元素,裸身演出,卸下的不只是衣服,更是種種社會的、外在的遮蔽物,誠實面對當下的自己。 四位劇場/舞蹈工作者劉守曜、法蘭克.迪馬可、李貞葳、蘇文琪,當他/她們在作品中呈現裸體時,思考的是什麼?想說的是什麼?

    文字|張慧慧、許斌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 迪麥可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無遮蔽的身體 創作的誠實與真實

    法國劇場導演迪麥可 身體如同語言 是我劇場創作的關鍵元素

    表演者的身體,是舞台上最重要的元素,裸身演出,卸下的不只是衣服,更是種種社會的、外在的遮蔽物,誠實面對當下的自己。 四位劇場/舞蹈工作者劉守曜、法蘭克.迪馬可、李貞葳、蘇文琪,當他/她們在作品中呈現裸體時,思考的是什麼?想說的是什麼?

    文字|周蓉詩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 李貞葳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無遮蔽的身體 創作的誠實與真實

    舞者、編舞家李貞葳 我們必須回到最原本的樣子

    表演者的身體,是舞台上最重要的元素,裸身演出,卸下的不只是衣服,更是種種社會的、外在的遮蔽物,誠實面對當下的自己。 四位劇場/舞蹈工作者劉守曜、法蘭克.迪馬可、李貞葳、蘇文琪,當他/她們在作品中呈現裸體時,思考的是什麼?想說的是什麼?

    文字|張慧慧、李欣哲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 蘇文琪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無遮蔽的身體 創作的誠實與真實

    舞者、編舞家蘇文琪 創作者的誠實 某種程度已是裸露

    表演者的身體,是舞台上最重要的元素,裸身演出,卸下的不只是衣服,更是種種社會的、外在的遮蔽物,誠實面對當下的自己。 四位劇場/舞蹈工作者劉守曜、法蘭克.迪馬可、李貞葳、蘇文琪,當他/她們在作品中呈現裸體時,思考的是什麼?想說的是什麼?

    文字|張慧慧、陳又維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 奧立佛.杜柏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專訪法國編舞家奧立佛.杜柏 當你可以閱讀身體,你就懂得這個世界

    非科班出身的法國編舞家奧立佛.杜柏,廿三歲才決定投入舞蹈成為舞者,沒有典型舞者身材但極具個人特色的他,曾與多位歐陸大師合作,更以編創作品《殘暴》備受矚目。即將來台的作品《悲.慾》,由十八名男女舞者同台全裸演出,藉由最直接的赤裸,演繹人類肉身之苦,杜柏說:「透過赤裸體現,觀眾反而會反觀自我、透視自己的內在肉體如同一張世界文明史的地圖,當你可以閱讀身體,你就懂得這個世界。」

    文字|俞秀青、高雄春天藝術節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坦蕩蕩面對赤裸裸 從骨迷宮事件看裸體的藝術

    to wear or not to wear is a decision to make 裸體在美學的範疇裡是一種文化的選擇, 裸體對於表演創作則是另一類服裝的選擇。 這樣的選擇不是偶發奇想,亦非刻意噱頭,卻老惹風波。 「骨迷宮」事件引起國內表演藝術界對「身體解嚴」的呼聲, 在此《表演藝術》邀請讀者與藝術家 來對裸體藝術做一次坦蕩蕩的面對, 探討裸體與創作、美學的關係。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9期 / 1994年05月號
  • 導演法蘭克詮釋劇本將實驗的重點放在他們彼此「觀看的方式」。
    戲劇

    赤裸所揭露的身體觀看方式

    導演用其最擅長的手法:讓男女裸體去測試演員自身和觀眾觀看角度的限度。赤裸顯露自身,裸體用於展示。但弔詭如伯格所言,赤裸的詛咒是永遠無法赤裸,你的表皮和你身上的毛髮變成一種偽裝,裸體反而變成一種衣著的形式。所以,當演員赤裸站立於觀眾面前,倒不是不著一絲一縷的身體讓觀眾不安,而是這樣的裸體讓演員與觀眾逼視自己內在焦慮究竟為何?

    文字|葉根泉、許斌
    第256期 / 2014年04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編輯室

    身體與表演

    文字|林靜芸
    第19期 / 1994年05月號
  • 光環舞集的《奧林匹克》。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台上的裸體藝術

    裸體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在適當的時刻,裸體可以把作品推到極致,形成撼人的力量。在舞蹈和戲劇創作的過程中,身體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對表演藝術家而言,人的身體有如寶藏,掘之不盡,用之不完。

    文字|王亞玲、鄧惠恩
    第19期 / 1994年05月號
  • 《今日樂園》Paradise Now
    特別企畫 Feature

    裸體切片

    文字|劉伶
    第19期 / 1994年05月號
  • 《睡眠的維納斯》,吉奧喬尼以特殊暈塗的色調,使肉色秀麗動人兼帶幾分迷情。
    特別企畫 Feature

    美哉!身體

    藝術本是一個特定社會、文化的函數,它反映了某種特定的觀念和價値。希臘人重視現世生活,以愉快的心情接受自己的身體,視之爲盡善盡美的化身;印度人視身體爲繁衍後代之用,大膽地歌頌性愛,裝飾在聖廟建築上;在台灣,我們的身體似乎在傳統觀念的重重圍裹下,顯得有些羞赧而難登大雅之堂。

    文字|陳水財
    第19期 / 1994年05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