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體
-
舞蹈
《剩女經濟》 挑戰性別與經濟體制的藝術探索
以《少女須知》系列使用「裸/身」概念來探討女性主義的藝術家蘇品文,從2023年開始進入新階段的探索,而《剩女經濟》即是展現這段時間以來的累積。邁向40歲的蘇品文,透過自己的肉身以大眾定義的「剩女」的身體,透過市場產品和觀眾互動來建構場景空間,檢視社會如何看待有利或無用的事物。作品結合了食品市場的「最佳食用期限」概念和異性戀婚姻的主導邏輯,質疑厭女文化和社會普遍根深柢固的性別歧視思想。 「剩女」一詞在華語語境裡,如今廣泛被聯想為具有貶意的大齡未婚女性,《華爾街日報》也出現讀者投書探討「剩女」經濟學。(註)被歸屬於「剩女」的蘇品文,將自己的肉身作為題材,毫無保留地提問,「我在談的是40歲的我怎麼存活下去的策略。」不只是面對因大齡身分遭受的歧視,還有如何創新和擔負獨自演出完整作品的體力。 除此之外,蘇品文也希望這次作品可以探索超越二元性別觀的女性主義世界觀,突破傳統女性主義過於聚焦於生理女性的觀點。他積極地使用「they/them」(英文代名詞「他們」)來作為作品目標,不再只是依賴自己個人作為生理女性的身體形象,而是提議一種新的女性主義樣貌,打破性別的二元對立,倡導更具包容性的性別觀。 作為臺北藝術節國際共同製作的委託創作,蘇品文也提到創作的艱辛:「要在全球語境中談東亞的女性主義,又要考慮它的社會文化脈絡。」其實是相當困難的,「光是使用不同語言討論作品時就會產生落差和誤解。」蘇品文提到:「我自己也很小心的是面對所謂的異國情調。」他同時也希望作品在不同城市巡演時,觀眾接收到的不要落差太大,「尤其是裸體這件事」。
-
挑戰邊界
脫!脫!脫!
如果米開蘭基羅的大衛像套上帽T和運動長褲,或是斷臂維納斯穿上了運動內衣,這些標誌性作品所展現的力量,將會瞬間大打折扣。人體線條的美麗和清晰度,在層層織物的覆蓋下,將不復存在。迪米特里很清楚,我們之所以對這些經典作品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為它們弘揚了人類形體的雄偉瑰麗。在此,形式就是內容。
-
藝@展覽
從「裸」讀身體的歷史
裸體的描繪向來是藝術家的養成訓練,也藉以傳達理想化的人體,但在逐漸脫離傳統與理想化形象的局限之後,人體也成為形式實驗的主題,裸體也更直接表達情愛欲望和普世人類的境況。這次由高雄市立美術館與倫敦泰德美術館合作策畫的「裸」展,即透過泰德典藏之油畫、雕塑、攝影和紙上作品逾一百廿件,梳理十八世紀至今的藝術創作當中,裸體如何被實踐、挑戰和演繹。
-
藝視窗 News
兩廳院Open House活動 打開劇院之門
【台灣】 兩廳院Open House活動 打開劇院之門 國家兩廳院每年舉辦的「Open House」活動,今年將於七月九日舉行,打開重新裝修好的國家戲劇院大門,歡迎大家來一探劇院的藝想世界。活動包含了「舞台燈光秀」、「後台導覽」,及相關周邊活動如藝術創意市集、音樂舞蹈與說故事演出等。 「舞台燈光秀」是今年「Open House」活動的主秀,將展現戲劇院今年大整修後舞台功能的提升與躍進,演出結合音樂、燈光與整修後的舞台機關,讓觀眾一睹戲劇院整修後的新風華。「後台導覽」則邀觀眾一探大幕之後的神秘空間,參加者可以看到劇團演員們扮演成導演、舞台設計師、服裝設計師與助理們在排練場、佈景工廠、服裝製作室、洗衣房與化妝間工作的情形,讓參與的觀眾彷彿置身劇院熱鬧的工作現場,感受劇院後台的工作氛圍。 此外還有周邊活動如:「前台導覽」、「氣球頑童Summer」、「兩廳院爵士音樂菁英樂團」、《小木頭奧勒岡的奇幻歷險記》、「微型音樂舞蹈演出」、「Open 市集」等。參與當天活動須購票入場。 2017年「表演藝術新人新視野」 孫唯真等三人獲補助 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的「表演藝術新人新視野專案」今年獲補助的名單揭曉,入選者作品將於11月至12月陸續於台北、員林、高雄巡迴演出。 此次入選的三位創作者與作品分別為:戲劇導演孫唯真的《再約》,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斷翻盤,什麼是真實?什麼假?編舞者高詠婕《高明的前戲》則探討殘忍的是環境?還是我們?利用戲謔的表演形式,突顯人性的殘酷與內在矛盾。編舞者黃于芬的《Elephant in the room》以食物為發想主題,把「人體」轉化為「肉體」,呈現動物成為「食物」所經歷的過程,訴說宰殺時生命逐漸逝去的痛苦。 「編劇深度解密:從文字到影像」工作坊7月下旬舉辦 文化部舉辦編劇工作坊「編劇深度解密:從文字到影像」,邀請好萊塢、金馬獎、金鐘獎編劇開班授課,於7月22、23、24日及7月29、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當身體成為藝術的場域
什麼是藝術?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就算是日常生活中平凡不起眼的小事,就會成為藝術。以法國編舞家奧立佛.杜柏(Olivier Dubois)剛在夏佑宮國家劇院(Thtre national de Chaillot)上演的新作Auguri來說,舞者在台上只執行一個動作,就是奔跑。一個小時的演出中,廿二名舞者,從個人到群體,極盡自己速度,幾近失控地來回奔跑。最初的意象是快樂和希望的追尋,跑到最後,卻是逃離恐懼和災難的象徵。杜柏說,每當創作時,他一次只能有一個想法,但是當他抓住那個想法,就會把它實踐到極致,直到筋疲力竭為止。 二○一二年在亞維儂藝術節首演,讓杜柏聲名大噪的《悲.慾》是另一個鮮明的例子。舞台上裸體,並不罕見,但讓十八名男女舞者一絲不掛,跳完九十分鐘的舞,就是注目的話題了。杜伯刻意選擇不同膚色、身形、性別的舞者,在舞台上一字排開,彷彿要觀眾仔細端詳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隨著規律的行走、排列、穿越直至倒地、翻滾、交疊、顫抖、吶喊,通過肉身之苦的圖像描摹,深入挖掘靈魂深處的悲愴,呈現了孤獨與慾望、憂鬱與狂歡的生命共相,面對失序的世界,進行「生命意義何在」的存在主義式之永恆提問。 杜柏的舞作在歐陸評價兩極,《悲.慾》在英國沙德勒之井劇院(Sadler's Wells)上演時,《衛報》、《每日電訊報》甚至只給出兩顆星的評價。雖然作品極具爭議性,然而他表示,選擇裸體作為表現手法,並不是要驚嚇觀眾,或是讓觀眾覺得不好受,而是藉由赤裸的身體,觀眾可以深度挖掘自己和世界的連結,「透過赤裸體現,觀眾反而會反觀自我、透視自己的內在。」他強調,當我們仔細觀察他人身體時,就能反映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肉體如同一張世界文明史的地圖,當你可以閱讀身體,你就懂得這個世界。」 當身體成為藝術場域,裸體,就是藝術的極致展現。本期特別企畫,我們從杜伯的作品回探,在西方藝術史上,裸體向來是重要的創作素材,從遠古、希臘時代的雕像、畫作,到近代的電影、攝影,裸體創作的演變,如何影響人類「凝視」裸體的觀念?在歐陸劇場,全裸演出就是藝術呈現的手段,跟吃喝拉撒睡一樣稀鬆平常,甚至真槍實彈的性愛演出也百無禁忌,究竟他們對於身體的看法,如何建構而成?同時,本刊也專訪劉守曜、法蘭克.迪麥可、李貞葳、蘇文琪等藝術家,一探他們如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關於裸體,他們想說……
我們看碧娜.鮑許的《春之祭》悲傷絕望的女人,覆滿汗水的細肩帶洋裝滑落坦胸赤裸的脆弱無助;我們看奧立佛.杜柏《悲.慾》不同膚色、身形、性別十八位裸身舞者,展現人本質的差異與共相,暴烈沉重地探勘靈魂暗角。 廿一世紀已經走得那麼遠了,「裸體」在舞台上還是個議題嗎? 服裝作為社會體系規範影子般的存在,終成為個人的性格、角色的一部分,當創作者試圖卸下此些外在的包覆,他們想訴說的究竟是什麼?當我們不再為裸露大驚小怪,裸身不再被視為挑釁規範的武器,我們能不能將身體純粹地視為身而為人所被賦予的禮物呢? 本期除以十件視覺藝術作品對裸體凝視的轉向,並對照歐洲與台灣表演藝術中的裸體外,更透過劉守曜、法蘭克.迪麥可、李貞葳、蘇文琪,與獨家專訪奧立佛.杜柏等創作者,從閱讀他們瑰麗的身體風景,進而閱讀自己。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不用切結書,不用馬賽克
將在高雄上演的《悲.慾》,媒體刊出的劇照出現了馬賽克,現場嚴格十八禁,觀眾入場前還必須簽切結書;但在柏林地鐵裡,東德紀錄片影展海報上有幾乎全裸的男體、德國歷史博物館「同志歷史展」海報是一位跨性別、露出乳房的藝術家,劇場裡的裸體更是稀鬆平常,全裸演出就是藝術呈現的手段。當代德語劇場向來挑釁,紅血噴灑,尖叫嘶吼,裸體常常是演員戲服,於是哈姆雷特不限定男演員飾演,且能全裸獨白。裸體為尋常,但在劇場裡就能建構身體、性別、權力的政治論述。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直面觀者 追問生命與禁忌
相對於歐陸對裸體演出的坦然,相對保守的台灣,對這類呈現依然不免有相當程度的禁忌心態,於是舞台上的裸體不只是展示一則純然的肢體語言、身體美學課題,也有其社會、政治的面向,甚而觀看本身也處於變化之中。不管是在行為藝術表演或舞蹈戲劇演出中,創作者以各種不同的美學與身體思考出發,是一則則創作者、表演者乃至觀眾如何逾越各種不可能性、社會禁忌、生命追問的故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無遮蔽的身體 創作的誠實與真實
舞者、劇場演員 、 導演 劉守曜 透過裸體 釋放內在靈魂
表演者的身體,是舞台上最重要的元素,裸身演出,卸下的不只是衣服,更是種種社會的、外在的遮蔽物,誠實面對當下的自己。 四位劇場/舞蹈工作者劉守曜、法蘭克.迪馬可、李貞葳、蘇文琪,當他/她們在作品中呈現裸體時,思考的是什麼?想說的是什麼?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無遮蔽的身體 創作的誠實與真實
法國劇場導演迪麥可 身體如同語言 是我劇場創作的關鍵元素
表演者的身體,是舞台上最重要的元素,裸身演出,卸下的不只是衣服,更是種種社會的、外在的遮蔽物,誠實面對當下的自己。 四位劇場/舞蹈工作者劉守曜、法蘭克.迪馬可、李貞葳、蘇文琪,當他/她們在作品中呈現裸體時,思考的是什麼?想說的是什麼?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無遮蔽的身體 創作的誠實與真實
舞者、編舞家李貞葳 我們必須回到最原本的樣子
表演者的身體,是舞台上最重要的元素,裸身演出,卸下的不只是衣服,更是種種社會的、外在的遮蔽物,誠實面對當下的自己。 四位劇場/舞蹈工作者劉守曜、法蘭克.迪馬可、李貞葳、蘇文琪,當他/她們在作品中呈現裸體時,思考的是什麼?想說的是什麼?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無遮蔽的身體 創作的誠實與真實
舞者、編舞家蘇文琪 創作者的誠實 某種程度已是裸露
表演者的身體,是舞台上最重要的元素,裸身演出,卸下的不只是衣服,更是種種社會的、外在的遮蔽物,誠實面對當下的自己。 四位劇場/舞蹈工作者劉守曜、法蘭克.迪馬可、李貞葳、蘇文琪,當他/她們在作品中呈現裸體時,思考的是什麼?想說的是什麼?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專訪法國編舞家
奧立佛.杜柏 當你可以閱讀身體,你就懂得這個世界
非科班出身的法國編舞家奧立佛.杜柏,廿三歲才決定投入舞蹈成為舞者,沒有典型舞者身材但極具個人特色的他,曾與多位歐陸大師合作,更以編創作品《殘暴》備受矚目。即將來台的作品《悲.慾》,由十八名男女舞者同台全裸演出,藉由最直接的赤裸,演繹人類肉身之苦,杜柏說:「透過赤裸體現,觀眾反而會反觀自我、透視自己的內在肉體如同一張世界文明史的地圖,當你可以閱讀身體,你就懂得這個世界。」
-
演出評論 Review
赤裸所揭露的身體觀看方式
導演用其最擅長的手法:讓男女裸體去測試演員自身和觀眾觀看角度的限度。赤裸顯露自身,裸體用於展示。但弔詭如伯格所言,赤裸的詛咒是永遠無法赤裸,你的表皮和你身上的毛髮變成一種偽裝,裸體反而變成一種衣著的形式。所以,當演員赤裸站立於觀眾面前,倒不是不著一絲一縷的身體讓觀眾不安,而是這樣的裸體讓演員與觀眾逼視自己內在焦慮究竟為何?
-
特別企畫 Feature
坦蕩蕩面對赤裸裸 從骨迷宮事件看裸體的藝術
to wear or not to wear is a decision to make 裸體在美學的範疇裡是一種文化的選擇, 裸體對於表演創作則是另一類服裝的選擇。 這樣的選擇不是偶發奇想,亦非刻意噱頭,卻老惹風波。 「骨迷宮」事件引起國內表演藝術界對「身體解嚴」的呼聲, 在此《表演藝術》邀請讀者與藝術家 來對裸體藝術做一次坦蕩蕩的面對, 探討裸體與創作、美學的關係。
-
編輯室
身體與表演
前一陣子「骨迷宮」來台全裸演出造成了不小的震撼,對於電子花車、牛肉場滿佈城鄕的台灣來説,這個震撼絶對不是視覺的,而是意識形態的。如今風波雖已過、話題已冷,但是留給國内表演藝術界的,仍有一些値得探討、反省的問題。 本期我們重新回到爭端發生的時空現場,在倒帶回顧過程中,檢視被當時媒體輿論喧騰所遮蓋、忽視的問題,希望在是非爭辯之外能提出一些看法與建議,以期能引起表演藝術法令面更深一層的探討。 另外,這個事件之所以引起大家的關注(換句話説,富新聞價値),顯示出舞台上的裸體仍被視爲對禁忌的挑戰。在美術、攝影的領域,裸體早已爲大家所接受,而表演藝術中的裸體卻仍處於戒嚴狀態。到底裸體在創作者的原始構思中有何種意義?從原創到作品的最後呈現,創作者如何在與演出者的溝通中貫徹其原始想法?我們除了探訪國内創作者及表演者對裸體演出的看法,另外也介紹了國際舞台上著名的演出實例,並從美學、文化的角度探討東、西方對裸體的觀點。希望能藉這次的事件,讓表演藝術界及觀衆對「裸體」做一次坦蕩蕩的面對。 肢體對表演藝術來説是一切形式的源頭,既使在音樂領域裡,仍舊講求如何讓肢體放鬆以期能帶出音樂的最大能量。而以展現肢體爲主的舞蹈更是透過一次次不斷對身體的發現,將肢體從表現歡愉之情帶入嚴格的學院訓練,之後,現代舞再從傳統芭蕾中掙脱出來,歷經瑪莎.葛蘭姆等人不同理論的實驗,到接觸即興著重的隨機性,「身體」在這一發展歷程中不斷地形變。 今月是現代舞大師瑪莎.葛蘭姆100歲冥誕。瑪莎將釋放出的肢體納入了一套完整的動作系統,威權一時,爾後從她門下出來的幾個天才學生的反叛、再反叛,將現代舞顛覆至如今多重的面貌。葛蘭姆的100歲,事實上也是現代舞發展的重要100年,在〈里程碑〉中我們將與讀者一起回顧葛蘭姆一生的重要片斷。 林靜芸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台上的裸體藝術
裸體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在適當的時刻,裸體可以把作品推到極致,形成撼人的力量。在舞蹈和戲劇創作的過程中,身體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對表演藝術家而言,人的身體有如寶藏,掘之不盡,用之不完。
-
特別企畫 Feature
裸體切片
裸與不裸並無不同 舞名:《字》Word Words 1963 紐約 編舞者:耶芬.雷納(Yvonne Rainer)與史蒂夫.帕斯坦(Steve Paxton) 後現代舞蹈以每天生活入舞,嘗試各種可能來豐富舞蹈。 在《字》裏,沒有音樂、沒有佈景的整齊双人舞蹈中,舞者的裸體和穿著衣服演出的舞者之間並無不同,觀衆可以不用特別去觀察舞者的身體,轉而去注意舞者身體的動作。 六〇年代的告別式──由裸體開始 劇名:《六九年的酒神》Dionysus in 69 1969 紐約 導演:理査.謝喜納(Richard Schechner) 人類最早的祭儀「可能」是以裸體進行的,人類出生時則「絕對」是裸體的。謝喜納與「表演者劇團」(The Performance Group)在六九年推出以全裸男女演出《六九年的酒神》是美國前衛劇場有史以來「脫得最澈底」的戲。此後前衛戲的裸體程度已不能超過這齣戲。 謝喜納以「環境劇場」的形式溶入此劇,觀衆與表演者之間並沒有明顯的距離,整個劇場成了舉行祭儀的場所,在塲的人(包括觀衆)都是「參祭者」。 「今日樂園」的人應該是不穿衣服的 劇名:《今日樂園》Paradise Now1969 紐約 導演:朱利安.貝克(Julian Beck)與傑迪絲.貝克(Jadith Malina Beck) 「生活劇場」(The Living Theatre)至今仍有新戲推出,不過少了貝克之後(死於八〇年代初),他們的戲已不再那麼充滿爭議與反動。 這個充滿無政府主義思想的團體,曾在六〇年代短期實行類似人民公社的團體生活,每個人分配工作、共同生活而領同額的薪水。 《今日樂園》的裸體男女像「童男童女」般的純潔、天眞,和諧的互動關係與當時現實
-
特別企畫 Feature
美哉!身體
藝術本是一個特定社會、文化的函數,它反映了某種特定的觀念和價値。希臘人重視現世生活,以愉快的心情接受自己的身體,視之爲盡善盡美的化身;印度人視身體爲繁衍後代之用,大膽地歌頌性愛,裝飾在聖廟建築上;在台灣,我們的身體似乎在傳統觀念的重重圍裹下,顯得有些羞赧而難登大雅之堂。